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大江奔腾——来自长江经济带的报道】赤水:守好两个底线 全国首批脱贫

2018-07-25 20:08:00 孔华 何川 来源:央视网  责任编辑:蔡秀明   我来说两句

央视网消息(记者孔华何川)80多年前红军四渡赤水的传奇精神今天仍在赤水河畔上演:2017年10月,国际级贫困县赤水市(县级市)成为全国第一批,贵州第一个全市脱贫的地方。从贫困到小康,自然禀赋并不发达的赤水之所以上演经济奇迹,源于守好了发展和生态两个底线。

暑期的赤水更“火热”

进入暑期,赤水“热”了,难挡全国各地的游客。

“从全省各县陆续通高速以来,我们公司的年收入开始倍增。”赤水市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杨月平介绍,2013年,公司收入1000多万元,2014年达7000万元,到了2017年底,这个数字已经增长为4亿元。

以贵阳为例,原本到赤水要12个小时左右,遵义到赤水的高速通车后,路程缩短为4个小时;原本成都到赤水需要6个小时,成都-自贡-赤水高速通车后,路程缩短为3个小时。而贵阳、遵义和四川、重庆的游客占赤水游客总数的80%以上。

截至2017年底,贵州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5833公里,通车总里程列全国第九,综合密度列第三位。

路网的联通助推了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

2017年,赤水市接待游客1634.09万人次,同比增长36.08%,旅游综合收入185.17亿元,同比增长36.77%,接待省外游客1307.27万人次,接待入境游客18600人次。2018年1-6月,全市接待游客930.9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93.46亿元。

现在的赤水很“小康”

家住赤水市复兴镇转石奇观景区的帅必祥见证了小乡村从僻静到热闹的这十年。

“以前,在家种田或者出门打工,挣的钱只够吃饱肚子。”66岁的帅必祥做过村书记,卸任后,他跟老伴雇了6个帮手开农家乐。

“我是2011年开的农家乐,那时,村里只有四五家农家乐,一年有十来万收入,现在村里有120多家农家乐了,一年能挣二十多万。”帅必祥算起致富账,除了农家乐,家里还有五六亩石斛流转给公司经营,每年还有分红。去年,帅必祥又跟朋友投资200多万元,合伙开了第二个农家乐。

“我们这里,没有平整的土地,你看到的就是石头、河谷、山脉,但是上帝为我们关上了一扇门,也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复兴镇党委书记王大才介绍,当地一种长在石头上被誉为“仙草”的石斛,价值很高,在政府引导下,村民开始大规模种植,如今,转石奇观景区一带种了3000多亩。近年来,石斛市场效益好,金钗石斛鲜条一斤40块钱左右,干花一斤要卖4000--6000元不等。

被誉为“石头上的传奇”的石斛让复兴镇农民彻底摆脱贫困,走上了富裕。

复兴镇是近年来赤水脱贫攻坚的真实写照。

发展和生态在赤水相融

“赤水,森林覆盖率达82.85%,空气质量常年优于国家二级标准,地表水质量优于国家三类标准,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生态环境指数稳居贵州第一,先后获得国家生态保护与建设典型示范区、国家生态市、中国十佳绿色城市等多个称号。”赤水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近十年来,为保护这方绿水青山,赤水下了很大力气:造林绿化70多万亩,每年减少森林采伐6万亩;实施土地整治项目80个4200公顷,新增耕地620公顷;执行赤水河永久禁渔制度、建成赤水河增殖放流站等生态保护设施,投放鱼苗200万尾以上;治理水土流失931平方公里,治理度达94.8%,每年排入长江的泥沙量减少近400万吨,为长江上游筑起一道天然的绿色屏障。

在严抓生态文明建设的同时,赤水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带动百姓脱贫致富。

“赤水市大力实施农业‘十百千’工程(10万亩金钗石斛、100万亩商品竹林、1000万羽乌骨鸡)带动农民脱贫致富;三年来,石斛种植规模已达9.1万亩,带动4050户贫困户12604人脱贫;竹林面积达132.8万亩左右,给每家增收七八千元;2017年乌骨鸡出栏量达750万只,乌骨鸡养殖带动4570户14000多人脱贫。”赤水市农牧局现代高效农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胡生朝介绍,在赤水,家家都有产业,户户都有门道,产业全覆盖。

赤水,曾经一度是乌蒙山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2014年有建档立卡贫困户9369户28000人,贫困发生率为14.6%。通过三年的脱贫攻坚,2017年,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8万元和1.1万元,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达到97.8%。同年10月,国家贫困县赤水市,成为党的十九大后,全国第一批、贵州省第一个率先脱贫县。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