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自己觉得不错的商品分享出去,一旦朋友通过你的链接购买,就能获得现金返利或者平台提供的佣金。有拼多多快速崛起的“黑马”效应在前,网易严选和考拉、每日优鲜、快手等平台纷纷效仿,一时间,以社交裂变、精准营销为特色的社交电商潮流开始蔓延。 利用社交圈边剁手边赚钱 “每天挑选几件群友们可能动心的商品,她们省了钱,我全家一天的水果钱也到手了。”在上海生活的全职妈妈小洁告诉记者,现在她的购物优惠推荐群已经不需要花太多精力维护,每天都能给她来带一百元左右的收入。 一年前,小洁在朋友介绍下接触到两个电商平台,一个平台提供淘宝商品的优惠券,另一个则是一家海外购平台。小洁在两个平台上分别注册了账号,只要亲朋好友通过她分享的优惠购买链接购买了两家平台上的商品,小洁就能获得一定的返利,每件商品返利从不到一元到十几元不等。作为回馈,小洁会给晒单的微信群友发个小红包。 性格活泼、交友广泛的小洁是两个孩子的妈妈。过去,她常跟自己的“辣妈”闺蜜们交流好用的儿童手环、纸尿裤的打折消息等信息。尝到社交电商的好处后,她便把身边有同类话题的邻居、亲友都拉进自己的微信群,精准推送她们可能感兴趣的商品,也时常在群里分享育儿、家居的巧心思与经验。 不用辛苦备货、打包、发货,只要每天在平台上挑选几款优惠商品,发送到自己经营的两个百人微信群里,小洁每个月就能轻松赚到数千元。小洁回忆,去年“双十一”前后,电商平台做活动力度大,群友购物也热情,她的单日收益曾经达到一千多元。 与小洁一样,在武汉工作的韩倩也加入了一个名叫“网易推手”的电商平台。购物达到一定额度成为推手后,韩倩可以将网易考拉、网易严选两个平台上的优惠商品推荐给亲朋好友,并在对方购买后获得返利、佣金。通过在自己的美妆群里推荐优惠商品,韩倩每个月能有数千元的返利收入。 资本巨头争相注资社交电商 相比直接在京东、淘宝、考拉等大型电商平台上直接搜索、购买商品,在一些买家看来,像小洁、韩倩这样的“网购导购”,能帮助自己迅速找到想要的商品,实现供需高效匹配。 “平常上班太忙,有个熟人帮你关注想买的东西什么时候打折,很省事。”常通过邻居的购物推荐群网购的杨洋表示,熟人口碑营销更容易被人所接受。 不久前,短视频社交巨头快手与社交电商工具有赞启动合作。快手APP上新增“我的小店”功能,每个主播都可以开店,商品来源于合作的有赞商铺。抖音也开始试运行“购物车”功能,用户可以在自己的页面上添加购物车功能,与合作商家的淘宝店铺相连。 上周,社交电商黑马拼多多赴美上市;今年4月,社交电商平台云集微店宣布完成1.2亿美元B轮融资;2月,环球捕手宣布获得战略投资,估值20亿元。一时间,社交电商领域聚集了以拼多多为代表的拼团模式,云集微店、贝店为代表的分销模式,有赞为代表的工具模式,小红书为代表的社区模式,“什么值得买”为代表的导购模式,并吸引腾讯、红杉、阿里等顶尖资本与巨头争相布局。 亟须监管部门明确责任边界 “零售电商行业正在开启‘去中心化’的新时代,社交媒体将成为中国电子商务平台和商家克服获客引流瓶颈的重要工具。”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表示。 第三方研究机构日前发布的《2018中国社交电商消费升级白皮书》显示,传统电商已经暴露出诸如交互关系弱、电商获客成本逐年增高、客户黏性差等问题,社交电商的异军突起,弥补了传统电商日渐显现的某些弊端。白皮书预计,2020年,我国社交电商商户规模将达2400万户,市场规模将突破万亿元。 “商品流通成为一个人人皆可参与、获益的风口,这是社交电商成为风口的重要原因。”贝店总经理顾荣说。但不少消费者担忧,当商品流通过程中的营销、导购层级越来越复杂,电商相比实体店的优势也可能荡然无存。 另一方面,社交电商裂变的法律边界不明确,新行业的迅猛发展与法律监管的空白,正成为社交电商的桎梏。以环球捕手为例,发展新会员返利升级、晋升后“下线”销售商品也会给“上线”带来收益返利等多级分销设置,明显存在传销嫌疑。而云集微店2017年就曾被杭州工商部门认定有传销违法行为,合计罚没超过958万元。近日赴美上市的拼多多,也有大量网友反映其拼团电商模式频繁刷屏,令人不堪其扰。 一位法律从业人士透露,国家监管部门目前正在进行社交电商法律规范与监管的课题研究,将尽快明确社交电商平台、商家和技术提供者的责任边界,通过监管、法律手段解决传销、刷屏、侵害个人隐私等问题。(记者 孙奇茹) |
相关阅读:
- [ 07-05]对电商平台“大数据杀熟”就应立法禁止
- [ 07-04]福州入围2018中国跨境电商出口发展20强
- [ 07-03]对电商专供产品须加强监管
- [ 07-02]农业农村部:我国农产品电商正迈向3千亿元大关
- [ 07-02]厦门自贸区象屿园区跨境电商产业园党总支成立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