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贵州网讯(本网记者 贾过之)十年前,首届生态文明贵阳会议召开,《贵阳共识》认为,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潮流和趋势,不是选择之一,而是必由之路。十年后,已经成为中国生态文明领域唯一的国家级、国际性高端峰会的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全球最新的生态文明发展成就将在这里呈现。 7月6日至8日,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8年年会将在贵阳正式举行,继聚焦“绿色经济”“低碳发展”等生态前沿问题后,2018年年会将以“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为主题,关注“生态优先”战略,展现中国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务实行动。 回顾过去十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应势而生、顺势而为,可谓为促进中国可持续发展、维护全球生态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 生态文明是一种行动指南 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 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后,贵州省为普及生态文明理念、探索生态文明建设规律,借鉴国内外成果推动生态文明实践,打造对外交流合作平台,早在2008年,便开始谋划举办生态文明贵阳会议。 2009年8月,由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北京大学和中共贵阳市委、贵阳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生态文明贵阳会议在贵阳召开。两天的会期中,与会嘉宾达成了对建设生态文明、发展绿色经济具有积极意义的《贵阳共识》: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 作为2009生态文明贵阳会议的延续和深化,2010生态文明贵阳会议围绕低碳经济、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突出讨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深入探讨绿色就业、绿色产业、绿色消费、绿色运输、绿色贸易等前瞻性问题。《2010贵阳共识》指出:不仅把生态文明作为一种理念,而且要作为一种行动指南,作为一种道德标准,把科学的、生态的、绿色的发展理念、发展模式转变为实际行动。 2011生态文明贵阳会议主题为“通向生态文明的绿色变革——机遇和挑战”,此次会议继续深化,指出了生态文明建设城市是核心,企业是关键,科技是先导,教育是根本,传媒是催化剂,社会是基石的理念。 生态文明建设 匹夫有责 生态文明建设任重道远,并不是一小部分人的事情,而是需要政府、企业、公众三方面长期共同努力。 2012生态文明贵阳会议通过了《2012贵阳共识》,一致认为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进一步阐明了生态文明建设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此次会议为未来指明了方向——生态文明建设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2013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3年年会在贵阳开幕。从本届起,生态文明贵阳会议升格为国家级国际性论坛,成为我国唯一以生态文明为主题的国家级论坛。习近平总书记向论坛发来贺信,他强调,保护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维护能源资源安全,是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 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4年年会的主题是“改革驱动,全球携手,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政府、企业、公众:绿色发展的制度架构和路径选择”,年会上,首次参加论坛的贵安新区发起成立“国家级新区绿色发展联盟”,联盟成员共同签署了《国家级新区绿色发展联盟倡议》。 让绿色转型的发展理念落地生根 共享绿色红利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 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5年年会主题是:“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新议程、新常态、新行动”,年会围绕全球新的发展议程下的绿色增长与国际合作,凝聚可持续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共识,深入探讨如何改善可持续发展的全球治理体系,提升治理水平,从而促进全球经济发展方式的绿色转型。 紧接着,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6年年会主题为“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绿色发展·知行合一”,年会达成共识:在加快建立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构建有利于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体制机制,推动生态和经济协调发展等方面达成广泛共识,绿色低碳的发展理念再次落地生根。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去年6月,2017生态文明试验区贵阳国际研讨会成功举行,会议秉持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的理念、风格和模式,以“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共享绿色红利”为主题,坚持“既要论起来,又要干起来”,两天时间里,会议积极响应了“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倡议,形成了一系列务实的具体成果。 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8年年会即将召开,从2009年到2018年,十年来,中国已成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进程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和引领者,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表达。而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也将再起航,坚守初心,继续向生态文明新时代迈进。 |
相关阅读:
- [ 07-06]纪念福建土楼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十周年南靖县全域生态旅游暨首届靖商发展大会举行
- [ 07-06]财政部:2018年安排新一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187.6亿
- [ 07-06]福建:开创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
- [ 07-06]生态武夷展现无尽活力
- [ 07-06]生态公园美如画 92幅摄影作品亮相福州规划馆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