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7月5日电(杨光)几年前,央视一档大型公益寻人栏目《等着我》,开启了综艺+公益的大门。几年的时间,综艺“嫁接”公益的节目形式越来越丰富,节目内容依然犹如一缕清风,让有些浮躁、过于娱乐化的综艺市场“静下心来”。 刚刚过去的第二季度,这样的综艺+公益模式节目依然受到了市场和受众的认可,除了东方卫视的纯公益纪实节目《我们在行动》以外,《天天向上》、《奔跑吧》、《极限挑战》等现象级节目也开始加入了“公益”元素,以寓教于乐的形式,传递着公益正能量。 改变内容过度娱乐化,让受众从感官愉悦,升级为内心精神的满足,也彰显着节目制作公司和播出平台的社会责任与担当。 综艺“嫁接”公益模式分两类 无论是响应广电总局的要求,还是顺应整个综艺市场的发展需要,综艺节目杜绝低级趣味、摒弃过度娱乐化是大势所趋。 近两年,综艺市场也的确得到了净化,各种既有意思又有意义的正能量节目相继上线,并得到了观众喜爱。其中,将综艺和公益“嫁接”到一起的节目类型,尤其得到市场认可,其娱乐性与功能性也愈发得到平衡。 以刚刚过去的二季度综艺市场为例,其实综艺+公益大体可以分为两类:纯公益类节目以及在现象级节目中注入公益元素、线下公益活动。 第二季度在东方卫视播出的《我们在行动》属于前者,节目立足民生问题,定位精准扶贫,深入偏远山区或县区挖掘特色农产品,以线上渠道、线下资源等全方位媒体力量进行产品推广,并采用“明星效应+企业家思维”模式。节目有明星,但他们在节目中不再是自带光环的明星身份,而是充满爱心的公益大使,所有参与的明星全部都是零片酬资源参与,职责则是通过下乡选品、产品研发、订货会推广、社区推广等方式,帮助贫困县区走上致富的道路。 另一种综艺+公益模式,则是在原本的节目模式基础上,注入公益元素。例如,《天天向上》就加大了公益在节目中的比重,用创新的形式呈现公益主题,如短片“天天向善”,探访全国各地坚守在平凡岗位上的工作者;制作“绿色发展、绿色生活”专题节目,倡导“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公益环保理念;与公益基金合作,建成“天天向上图书室”,帮助孩子完成读书的梦想;关注农民农产品滞销难题,专场节目帮农民卖农产品解决燃眉之急等。 《奔跑吧》这一季则联合共青团中央宣传部、浙江团省委、浙江省七彩阳光公益基金会来到天津市静海区团泊镇华源小学,发起了“向阳奔跑,用爱陪伴”公益活动,以“体育+阅读”动静结合的方式将身体好、品德好、学习好的三好品质,传递更多的孩子们。 《极限挑战》这一季开启了一段关注留守儿童的暖心之旅,不仅为山里的孩子送去了欢乐,更让全中国的父母懂得了“陪伴式教育”的重要意义。 无论是纯公益类节目《我们在行动》,还是将公益注入到节目当中的《天天向上》、《奔跑吧》、《极限挑战》等,都在潜移默化地发挥着作为媒体的社会责任感,利用自身传播优势,感动观众,带动更多人加入到公益正能量的行动当中,无论对于成年观众还是儿童,都是一种正向引导,也为整个综艺市场吹来了充满爱的清风。 公益类节目也可以很好看 曾几何时,我们一提到公益类节目,想到的场景大多是:讲故事、流眼泪,诸如此类的场景,拼泪点来感动受众成为那时公益类节目的常态。但如今,公益类节目从节目类型、形态、制作手法等方面都更加丰富、创新,电视人们也在研究一个课题,综艺+公益如何在保证公益内核的前提下,做到好看。 拿去年年底湖南卫视播出的一档《让世界听见》来说,节目定位公益音乐节目,两位歌手汪峰、蔡国庆化身支教老师到山村支教。节目选择“支教”作为切入口,但却用了明星教师和孩子们组乐团这样的方式予以包装,既能看到两位“老师”和孩子们之间的有爱互动,也让很多年轻人深受鼓舞,有了加入到支教老师队伍的想法。 近两年,乡村支教、精准扶贫等公益类节目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很多人看来这类过去听起来有些枯燥的综艺节目类型,如今注入了稍微娱乐化的元素,让节目在有意义的同时也变得有意思了。 此外,催泪也不再是公益类节目的必备良药。综艺节目最大的特点是给观众带来欢乐,而公益类节目亦是如此,不苦情、不悲情是新型公益类节目的特点,无论是扶贫还是圆梦,目的都是让受众感受温暖的传递,传递一种幸福感,而如何将公益正能量意义与欢乐温暖氛围平衡,这也将是未来公益类节目的研究课题。 践行公益,是媒体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综艺市场相比影视剧市场更具短、平、快的特点,也正因如此,综艺节目类型常常出现跟风现象,户外真人秀火了,各大播出平台快马加鞭马上跟风播出;选秀类节目热了,各制作公司马上跟风制作……公益类正能量节目的出现,也用一缕清风吹灭了这股娱乐过剩的火焰,让荧屏少了几分浮躁,多了几分温暖。 实际上,不光是电视媒体,纸媒、视频网络平台甚至新媒体都同样具有践行公益、传播正能量的社会责任和使命。新华网娱乐频道就在今年年初开展了《中国明星社会责任》系列活动,邀请娱乐圈明星参与“公益加油”微电影拍摄、《爱上中国创造》、《爱上阅读》等社会责任活动,并拍摄公益主题大片。 践行公益活动、彰显社会责任,是媒体平台、媒体人应有的使命和担当。公益不仅仅是一个口号、一个噱头,它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落到实处,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地方、需要帮助的人,让世界充满公益正能量。 最后,也希望综艺市场未来有更多有意思更有意义的公益类节目出现,让这缕正能量的清风更加温暖。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