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旧金山7月2日电(张洁娴)日前,职场社交平台领英(LinkedIn)携手福特、拜腾汽车、金风科技、滴滴出行等企业赴美国硅谷招募人才,超过200位候选人赴现场与企业沟通。据领英提供数据,参与者中有85%拥有6年以上工作经验,90%拥有硕士及以上学历,技术背景覆盖人工智能、无人驾驶、软件开发、大数据分析等领域。领英方面指出,30岁至40岁的资深海外人才回流趋势明显。 根据领英今年6月发布的《中国海归人才吸引力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基于领英平台的海归人才大数据分析可以看出,从2013年到2017年,30岁至40岁的海归人才占当年海归总数的比例从16.5%上升至30.6%;20岁至29岁的海归人才占比则从79.7%下降到52.2%。 海外人才回流呈现三大趋势 领英海外招聘负责人王欢向记者表示,当前,海外有大量成熟人才选择回中国发展,他们的年龄和职级均呈现上升趋势,这意味着中国对于高端人才的吸引力越来越强。 与此同时,“新一线城市”对海外人才的吸引力也呈现上升趋势。报告显示,尽管近年来海归回国后选择的主要城市排名没有变化,但北京和上海所占百分比明显下降,而以杭州和成都为代表的“新一线城市”的吸引力逐年上升。 此外,招聘主体也从过往的互联网企业、高科技公司、金融行业为主,逐渐扩展到传统企业。“由此可见中国企业的产业升级正在发生。企业有着转型、创新、技术突破的需求。”王欢说。 在行业分布上,企业海外招聘的热门行业依然集中在金融、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行业。 领英2018年对近两千名海归人才的一项调研显示,吸引海归人才归国的两个最主要因素为“国内行业和经济趋势”和“国内的职业上升通道”。中国的的经济形势、职业上升通道和创业机会正吸引越来越多的高端海外人才回国发展。 企业愿景是吸引人才关键因素 “成熟海外人才回流是当下非常自然的选择,”在谷歌美国总部工作多年的技术高管牟劲松说,“其实中国的互联网企业拥有的创新机会是非常独特的,对于一流的人才来讲,如果希望获得有挑战性的工作,在中国是非常好的机会。” 牟劲松说:“如果回国选择一家企业的话,我个人更看重企业技术发展的规划和公司的愿景是否有很好的匹配,很多时候可能是价值观和理念上的认同。而对于国内企业雇主来说,想要找到合适的海外高端人才,不光是要看他们的技术和专业能力,还要考量他们的品格和职业操守等非技术层面的因素。” 拜腾全球招聘副总裁祝海嫣向记者表示,当前拜腾希望所招揽的人才能够匹配企业快速发展的业务需求,利用他们的专业技能来推动公司高效运转。而价值观的匹配、团队精神和工作驱动力则是他们招募和培养人才最看重的核心要素。 拜腾希望通过此次活动为他们在美国硅谷和中国的研发团队招募高科技人才。祝海嫣直言,在这方面企业面临多家高科技公司的共同竞争。她说:“技术型人才希望找到好的平台,沉下心来做事情。平台是否适合自己、是否有足够的自我发展空间,这是他们所看重的。除了薪资福利的匹配外,我们全员持股,并赋予员工足够的主观能动性和自由发挥空间。希望员工与公司具有相同的理念和视野,共同成长。” 中国企业海外招聘面临挑战 而据领英方面分析,中国企业普遍的招聘需求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顶尖资深技术类人才,尤其是机器学习、无人驾驶、数据科学家和软件开发类人才;二是高层次管理型人才,具备国际视野、创新思维和丰富的管理经验;三则是专业领域科学家或高学历专业化人才,如能源、风能、矿业、建筑等领域。 然而,尽管中国企业基于自身技术实力和业务扩张速度,对海外人才的吸引力不断增强,但难以制定合理的海外人才招聘策略、激烈的跨行业及地域人才争夺、职场文化和工作环境不同造成的海外人才和企业雇主间的沟通鸿沟等因素,也为中国企业的海外引才带来了诸多挑战。 实际上,一些中国企业开始着手设计相应的海外人才战略模式。据王欢介绍,这种模式有两个显著特征,一方面是技术驱动,充分利用智能化的人才大数据和社交化的人才吸引与雇主品牌;另方面是思维转变,从以短期招聘结果为导向,转变为人才吸引、人才储备、雇主品牌建设的中长期招聘战略。 自2016年起至今,领英携手数十家科技互联网、汽车制造、金融科技等行业的中国企业赴海外招聘,举办了数十场海外招聘活动。足迹遍布美国硅谷、西雅图、纽约,澳大利亚,加拿大,英国,丹麦等国家和地区。 |
相关阅读:
- [ 04-28]中国各地引进海外人才有哪些特点?有哪些的难点?
- [ 04-13]多地争揽海外人才 除了户口还可享有这些福利
- [ 04-13]对接国际 中国多地争揽海外人才
- [ 03-28]20余城掀起“人才争夺战” 吸引海外人才成为重头戏
- [ 01-29]厦门自贸片区(云创智谷)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启动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