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版照片:右图为在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杆洞乡乌英苗寨,吴新仁(右二)和家人在一起(6月4日摄);左上图为吴新仁抱着儿子去参加苗年坡会(1月17日摄);左中图为吴新仁和家人在自家经营的小商店里(6月4日);左下图为吴新仁在雨中背着儿子回家(6月4日摄)。
吴新仁今年39岁,他曾在外打工多年,2005年回到家乡,买了面包车,并经营一家小商店。村里计划发展水果观光旅游产业,吴新仁也准备经营农家乐项目。
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是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全县“九山半水半分田”,生存环境较为恶劣,脱贫攻坚任务艰巨,目前还有7.68万贫困人口。其中,部分青壮年因需要照顾年迈的父母,不能外出务工,生活比较困难。近年来,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深入推进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这些相伴在老人身边的苗山儿女借着好政策好形势,在家乡搞建设、兴产业,日子也一天天红火起来。新华社记者黄孝邦摄
拼版照片:右图为梁秀前(左二)和家人在一起(6月4日摄);左上图为梁秀前的父亲在种植百香果(3月29日摄);左中图为梁秀前和儿子玩耍(6月4日摄);左下图为梁秀前(左)在种植百香果(3月29日摄)。
梁秀前曾在外打工多年,由于父母年事渐高,他和妻子返回家乡。如今,梁秀前是乌英苗寨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总经理,带领20多户贫困户从事水果种植。新华社记者黄孝邦摄
拼版照片:右图为莫梦波(右)和父亲莫仕勋在一起(2017年10月31日摄);左上、左中图为莫梦波在网箱养鱼基地喂鱼(2017年10月31日摄);左下图为莫梦波展示其养殖的大鱼(2017年4月14日摄)。
今年34岁的莫梦波是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和睦镇古顶村人,曾经在外打工10多年。2014年,因父亲身体不好,莫梦波返乡创业,成立合作社发展网箱养鱼,全村共48户贫困户以分红形式入股。新华社记者黄孝邦摄
拼版照片:右图为45岁的吴伍仟(中)和父母在一起;左上图为吴伍仟开小货车拉货;左中图为吴伍仟和父母在家中;左下图为吴伍仟和妻子在自家经营的小商店里(6月4日摄)。
吴伍仟曾在广东打工近10年,2010年返回家乡照顾家人,经营小商店,2016年实现脱贫。如今,作为融水苗族自治县杆洞乡党鸠村村委团支书,吴伍仟带领几十户村民从事水果种植、土猪养殖等。新华社记者黄孝邦摄
拼版照片:右图为在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杆洞乡中讲村,贺宗仁(左一)和家人在一起;左上图为贺宗仁(左)在温室查看菌种情况;左中图为贺宗仁一家在一起吃饭;左下图为贺宗仁在山上查看灵芝生长情况(6月5日摄)。
由于父母需要人照顾,贺宗仁仅外出务工一年就返乡。如今他和村里另外几户贫困户联合成立合作社,从事灵芝种植。新华社记者黄孝邦 摄
拼版照片:右图为在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白云乡公和村,42岁的滚志辉(中)和儿子滚金来、80岁的父亲滚光同(右)在一起(2017年10月28日摄);左上图为滚志辉带着儿子去田里劳作(6月1日摄);左中图为滚志辉和妻儿在一起(2017年10月28日摄);左下图为滚志辉的妻子在织苗锦(6月1日摄)。
因父母年事已高,滚志辉没有外出务工,而是留在家中照顾老人。他今年打算种植红薯,争取早日脱贫。新华社记者黄孝邦 摄
拼版照片:右图为在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杆洞乡中讲村,贺忠堂(右)和87岁的母亲贺南妈在一起;左上图为贺忠堂在山上劳作(6月5日摄);左中图为贺忠堂在家照顾母亲(6月5日摄);左下图为贺忠堂(右)在合作社查看菌种生长情况(6月5日摄)。
今年43岁的贺忠堂有两个女儿还在上学,家庭负担很大,但是由于母亲身体不好,贺忠堂已经10多年没有外出务工。如今,他和村里另外几户贫困户联合成立合作社,从事灵芝种植。新华社记者黄孝邦摄
拼版照片:右图为在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大浪镇潘里村,韦鼎雄(右)和父亲在一起;左图为韦鼎雄在家生产生活的画面(6月5日摄)。
韦鼎雄返乡已经7年,靠加工小板凳维持生计。他说,尽管在外打工收入比在家里高,但家里老小都需要照顾和陪伴。新华社记者黄孝邦 摄
拼版照片:右图为在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大浪镇上里村,杨永龙(后排右)和家人在一起;左图为杨永龙在家生产生活的画面(6月5日摄)。
杨永龙因为要照顾年迈的父亲,从未外出务工,靠在家种田、卖猪肉维持生计。如今,他加入了木耳种植合作社,还领到了位于县城的易地扶贫搬迁房的钥匙。新华社记者黄孝邦摄
拼版照片:右图为48岁的贺志锋和77岁的母亲贺锋妈在一起;左图为贺志锋在劳作(6月5日摄)。
贺志锋是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杆洞乡中讲村村委会副主任,曾在广西各地打工10多年,因母亲年迈体弱,前几年他回到家里,尝试养殖蜂蜜和泥鳅。新华社记者黄孝邦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