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首批人工智能手机将推出 会是什么样?

2018-05-23 11:12:01 江 川 来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周冬   我来说两句

5月17日是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今年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的主题是“推动人工智能的正当使用,造福全人类”。

当天,中国电信在北京发布了《AI终端白皮书》,首批集中采购的人工智能手机也同时亮相上市。据中国电信相关负责人介绍,《AI终端白皮书》的发布,标志着中国电信已开启人工智能发展新征程。通过全网通终端产业的AI升级,不仅能为消费者带来更智能更方便的服务,也还将为打通智慧家庭、物联网等产业融合提供更大的拓展空间。

将推首批人工智能手机

中国电信在实施战略转型升级、开展网络智能化重构、5G创新试验的同时,希望通过《AI终端白皮书》的发布,推动全网通终端产业实现云管端AI能力的融合。

《AI终端白皮书》全面阐述了中国电信对AI手机终端的理解与需求,从AI算力、AI能力与AI应用方面规范定义人工智能手机。

白皮书在平台要求方面提出了硬件运算单元、深度学习框架等要求,在能力要求方面提出了人脸识别、语音助手、场景识别与系统优化等功能、性能要求,在应用要求方面定义了美颜、背景虚化、照片分类、AR视频、翻译等AI应用体验需求。白皮书还定义了智能码号安全、统一账号、小翼管家、智能云、智慧健康云等AI服务应用在终端上的实现需求。中国电信将联合11家厂商首批推出17款终端,满足消费者AI手机需求。

2018年,是中国电信开展移动通信服务运营的第十年。2015年,中国电信与中国联通联合广大终端厂商共同推出全网通标准。近3年来,这一标准先后得到了国家和国际标准组织的认可,成为全球终端的通用标准之一。截至目前,全网通终端累计销量已超过9亿部,行业市场占比超过75%,已成为渠道和消费者的首选。此次《AI终端白皮书》的发布,为中国的全网通终端向AI智慧化升级提供了更大的拓展空间。

中国电信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的全网通终端将集成中国电信的网络安全、大数据、云计算AI能力,在AI拍照、AI语音助手、AI情景智能、终端用户智慧管理等场景下,为用户带来全新体验。

构建新一代互联网网络

在本次发布会上,中国电信还发布了落实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规模部署行动计划的重点举措,推动云、管、端、业务应用全面支持IPv6。中国电信作为国内最早启动IPv6试商用的运营商,2013年全网设备已基本完成IPv6改造。4G LTE网络按照IPv6标准建设,目前中国电信4G活跃用户已经超过了1100万。AI手机开启IPv6后即可实现国际国内IPv6内容和应用的访问。

据介绍,2018年中国电信将重点开展政府网站、企业、媒体和互联网应用的IPv6改造,提供支持IPv6的互联网专线、虚拟专网VPN和云/IDC等产品和服务。同时,进一步加快推进IPv6规模部署,助力网络强国建设,全面构建高速率、广普及、全覆盖、智能化的新一代互联网网络。

推进产业生态圈互促共融

中国电信党组书记、董事长杨杰表示,中国电信作为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和智慧社会的主力军,肩负着为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提供网络基础设施的责任与使命。近年来,中国电信建成了4G网、全光网和物联网三张精品网络,并以CTNet2025为指引,持续推动基础设施优化升级,加快引入全球先进的NFV、SDN等技术,推进网络智能化重构,努力构建“万物互联、人机交互、天地一体”的新一代智能化网络。

与此同时,中国电信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运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为经济社会发展“注智”“注能”。截至目前,已与全国236个城市签署了智慧城市战略合作协议,在电子政务、平安城市、生态环保、健康医疗、智慧教育和文化旅游等多领域开展合作,积极推广智慧应用。

中国电信大力促进跨界开放合作,发起设立大数据、物联网等产业联盟,与业内数百家一流企业广泛合作,通过渠道融合、产品融合、资本融合等多种方式,推广人工智能和“互联网 ”应用服务,积极发挥电信运营企业连接产业链上下游、带动两头(信息通信制造、互联网应用)的“扁担”效应,推进信息产业生态圈互促共融。

杨杰表示,人工智能为信息产业的发展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中国电信将加快网络智能化、业务生态化、运营智慧化的转型升级步伐,推动信息领域核心技术突破,发挥信息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让信息化发展更好地造福社会、造福人民。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