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客户端北京5月10日电(冷昊阳) 新出台的《快递暂行条例》已经自2018年5月1日起施行。在新规施行后,“最后一公里”配送、快递实名制、隐私泄露等曾经困扰民众的“老问题”如今解决了么?中新网记者日前对此进行了调查。 “最后一公里”难题仍待解 “我以前经常收到短信,告诉我快递放在柜子里了,最过分的时候,甚至短信都不给我发,我还要去购物平台查询物流。”谈到曾经各种各样的“被签收”经历,家住北京的王女士如此告诉中新网记者。 “不过在五一之后,感觉情况好转了不少,类似于以往的事件还没有发生过。”王女士说。 据中国政府网的数据,2018年第一季度,中国快递业务量累计完成99.2亿件,日均1.3亿件,业务量规模连续4年位居世界第一。中国快递总量如此之大,可在用户体验最为直接的配送环节,则长时间给用户带来困扰。 根据新出台的《条例》规定,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应当将快件投递到约定的收件地址、收件人或者收件人指定的代收人,并告知收件人或者代收人当面验收。收件人或者代收人有权当面验收。这也意味着,如果快递员拒绝送货上门,则属于违规的行为。 家住哈尔滨市的陆文婷主要从网上购物,她告诉中新网记者,因为自己的孩子刚满一岁,需要时刻有大人在身边。“经常下楼取快递,带孩子也不是,不带孩子也不是,给生活添了不少麻烦。” “我在五一之前就知道这个政策了,本来想五一之后就不会再有这个烦恼,没想到部分快递员还是不买账。”陆文婷介绍,就在5月4日,她还收到了一条短信,告诉她快递放在了小区的快递柜里。 而当陆文婷给快递员打电话询问为何不与她联系时,快递员则称,“以前一直都这样,不清楚这个规定。” 在北京市朝阳区的某个小区,一位快递员告诉中新网记者,自己常跑的这个小区上班族比较多,如果是在工作日白天配送,征求用户的意见后也基本上都要放在快递柜内,还不如直接放进去,以节省时间。 快递实名制,落实情况如何? 快递实名制,同样是本次《条例》中的一个重要关注点。 快递实名制是指寄件人需要出示身份证、登记个人信息,已于2015年底正式推行。 《条例》进一步明确,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收寄快件,应当对寄件人身份进行查验,并登记身份信息。寄件人拒绝提供身份信息或者提供身份信息不实的,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不得收寄。 5月8日上午,记者来到北京市朝阳区某快递点,当提出没带身份证件是否可以寄快递时,一位工作人员表示,必须出示身份证件或提供身份证号码,否则不予收寄。同时,这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快递新规实施后,该公司的系统已经升级,如果不通过实名制验证,则无法下单。 而在8日下午,记者则尝试了网上下单、快递员上门的邮寄方式。当记者在注册了某快递品牌的微信小程序的过程中,并未出现实名制要求。 随后,在记者下单时,小程序内界面显示“因国家政策要求,寄件时请出示有效证件”的字样,但在寄件时,快递工作人员并未要求记者出示身份证件。 快递单上的隐私保护是否有加强? 在快递实名制推行的同时,对于其可能带来的隐私泄露问题,同样被用户所关注。 《条例》规定,除有关部门依照法律对快件进行检查外,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非法检查他人快件。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私自开拆、隐匿、毁弃、倒卖他人快件。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及其从业人员不得出售、泄露或者非法提供快递服务过程中知悉的用户信息,情节严重的最高处10万元罚款。 说起快递带来的隐私泄露,或许不少人都会首先想到快递运单上的个人信息。 李欣是北京一家公司的行政人员,她告诉中新网记者,因为自己所在的公司和某品牌快递有合作,所以公司常年都备有大量纸质快递单,当员工有快递需求时,再填单邮寄。 “单位不少员工都跟我提过,希望可以使用电子运单。”李欣说,在单位员工看来,电子运单不仅操作更为方便,也有利于保护个人隐私。这段时间,她也正在和快递公司协商,看是否可以全面使用电子运单。 根据今年1月召开的2018年全国邮政管理工作会议通报的数据显示,2017年,主要品牌快递企业电子运单普及率提升至80%。 据某品牌快递的一位工作人员介绍,公司在电子运单上已经对用户的个人信息做了处理,而传统的手填单据则正在被逐步替换,但仍需要一定的时间。(应受访者要求,文中部分人物为化名) |
相关阅读:
- [ 05-08]快递新规施行一周“被签收”问题仍存在
- [ 05-08]快递小哥,今天安全上岗了吗
- [ 05-05]福州执行快递新规 寄件不出示身份证快递员不收
- [ 05-04]福清一快递员无证驾驶三轮车撞上老人致其死亡
- [ 05-04]千里送快递"着陆"陷两难 不少市民更愿去鸟箱自取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