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5月5日电 题:退改签机票比买票还贵?这笔账究竟该如何算? 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 汪奥娜 颜之宏 郑生竹 近日,江苏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调查机票高价退改签情况,并将约谈南航、东航、中航等8家航空公司和携程、去哪儿、飞猪等7家网上机票代理点,引发舆论关注。机票退改签费用为什么这么贵?各家出票机构的退改签标准又为什么不统一?“中国网事”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调查。 高价退票费与改签费 根据江苏省消保委公布的《江苏省消费者飞机票退改签情况调查报告》,消费者在退改签时,30.7%表示提前很早改签但仍然被要求收取高额改签费用,23.5%遇到过退票费用比机票价格高的问题。 有参与调查的消费者表示,退票曾被收取最高3000元的费用,占机票价格的42%,而改签费最高达到6000元,贵到都能够重新买一张机票了。抽样调查中还发现一例样本,在飞猪上,供应商北京正橹航空服务有限公司提供的925元机票,起飞前24小时前退票费为3000元,起飞前24小时后退票费3800元,退票费是机票价格的3倍以上。 此次调查中,8家航空公司退改签政策均不一样。提供同行程同票价的不同航空公司,退票费可能相差一倍。而特价机票更是基本不退不换,想退票,要么收取与票价相同的手续费,要么只退机建与燃油费。 江苏省消保委秘书长陆惜春表示,江苏省消保委“五一”后开始启动15家涉事企业的约谈程序,将于5月中旬正式约谈相关企业。 今年2月,携程旅行网的“天价”退票费事件也备受舆论关注。深圳市民王女士在携程上预订了突尼斯8日二人私人行,因朋友突然生病,王女士希望取消订单。但携程客服以“机票已经出票”为由不予取消,并称如果要取消,就要收取每张9262元机票费作为退票费,而航空公司对应机票价格仅为每张6415元。 退改签收费规则缺失 江苏省消保委在调查报告中认为,2004年中国民用航空总局第124号《中国民用航空总局关于修订〈中国民用航空旅客、行李国内运输规则〉的决定》中删除了关于退票时间相对应的费用收取比例的内容,所以目前国内并没有统一的退票费用规则,实际操作中都由各航空公司单方面决定。 记者了解到,尤其对于特价机票、折扣机票与套餐机票,各航空公司与票务中介收取高退票费已成行业惯例。一张航空公司的打折机票,尽管距离起飞还有很长一段时间,但是想要退票却要被收取与机票等值的退票费。 某知名网上机票代理点的业内人士表示:“机票的退票费比例是由航空公司确定的,网站所代理的特价机票均严格按照航空公司的退票收费标准操作。”在他看来,特价机票的退票不仅不会赚钱,对于机票代理商来说,甚至还要赔上人力和其他成本。 对于这一说法,不少需要经常乘坐飞机出差的商旅人士持不同意见。在深圳一家互联网企业工作的孔先生表示,特价机票很大程度上就是“早鸟票”或者需求不饱和航班上的票,为了促销而降价,对于这类机票,退票政策理应向正常机票看齐。 “况且低价票本身就受欢迎,这边有人取消那边马上就会有人预定,航空公司没有任何实质性损失。”孔先生说,“或者按照时间段设置退票底线,不应该用一刀切的方式说你买了票就只能退你机建、燃油费。” 退改签手续费率可区别收取 福建瀛坤律师事务所张翼腾律师认为,乘客退换机票所产生的费用可视作合同违约金,而违约金的划定比例则应该遵照航空公司的实际损失来划分。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二十九条规定,“……当事人约定的违约金超过造成损失的百分之三十的,一般可以认定为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条第二款规定的‘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 根据上述法律规定,乘客主张调低退票违约金时,法院可裁量将退票损失的举证责任分配给航空公司承担,如航空公司举证其因乘客退票导致机票未售出或其他损失,则违约金最高不得高于损失金额的130%;如果乘客退票后,航空公司很快将该机票售出,甚至加价出售,那么就很难认定航空公司有损失发生,航空公司也应当退还机票全款。 有消费者建议,低价机票的退票规则制定可以借鉴高铁动车的退票处理经验,根据距离起飞时间的远近划定不同的动态区间,合理适当收取退票费。 江苏省消保委的调查报告中建议,一方面,要规范特价机票的范围;另一方面,不得规定严重侵害消费者权益的不公平格式条款,如“特价机票不得退改签”等,可将退改签时间与登机日的期间长度划分为:24小时、72小时、15日、1个月、3个月等不同的时长,确定不同的收费比例,同时兼顾所在的航线等情况。 |
相关阅读:
- [ 05-04]治理机票“退改签”乱象别指望约谈
- [ 05-04]“不得退改签”是霸王条款
- [ 05-03]聚焦机票退改签费用三大乱象 高于票价合理吗?
- [ 04-25]厦门反诈骗中心发布“反诈周报” 五一谨防机票改签诈骗
- [ 04-13]评论称旅客与航企平摊航班取消改签差价未必不公平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