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5月4日电 题:寻求中美利益的最大交集——中美经贸磋商传递的信号 新华社记者韩洁、于佳欣、刘红霞 5月3日至4日,中美双方在北京就经贸问题举行磋商。双方围绕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了坦诚、高效、富有建设性的讨论,并在一些重要问题上充分交换了意见,在有些领域达成了一些共识。 如何看待此次中美磋商?双方都谈了什么?后续如何推进?新华社记者第一时间深入解读。 坦诚、高效、富有建设性 双方就部分问题达成共识 此次中美磋商全球瞩目,背后凝聚期待——健康稳定的中美经贸关系,不仅有利于中美两国发展,更关系到整个世界的发展与繁荣。 “此次磋商是解决中美贸易摩擦的重要时机,表明双方均有意愿通过对话磋商解决经贸问题,缩小分歧。”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副主任宋国友教授说。 一段时间以来,美方不断抬高要价,导致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不利于中美经贸关系的健康稳定发展,此次美方主动来华磋商显示了美方对中美经贸问题的重视和解决的诚意,也是中方坚决反击的阶段性成果。 “坦诚、高效、富有建设性”,这是磋商结束后双方对此番谈判的一致评价,双方都认为发展健康稳定的中美经贸关系对两国十分重要,致力于通过对话磋商解决有关经贸问题。 “从长远发展的角度而言,合作共赢是从根本上解决中美贸易摩擦问题的方法。”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授赵龙跃说,中美双方都是负责任的大国,此次磋商也显示两国都有意愿并有能力理性、审慎地解决经贸摩擦问题。 正是本着坦诚、高效、富有建设性的沟通态度,中美双方在一天半的时间内,就扩大美对华出口、双边服务贸易、双向投资、保护知识产权、解决关税和非关税措施等问题充分交换了意见,在有些领域达成了一些共识。 “中美之间是天然的合作伙伴,双方经济互补性非常强。”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勇认为,这一系列举措是符合中美两国共同利益的双赢之举。以扩大美对华出口为例,这既对美国有竞争力的企业和产品意味着更多机遇,也能更好满足中国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严正交涉中兴问题 坚决维护中方核心利益 磋商总体来说坦诚、务实,但免不了交锋和讨价还价。 据知情人士透露,在坦诚沟通的同时,针对美方对我知识产权保护等莫须有问题的指责,以及美方削减自身贸易赤字的不合理要求,中方进行了有力回击,展示了坚定不移的原则立场,自始至终坚定捍卫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 令人尤为关注的是,商务部新闻发言人4日表示,中方在磋商中就中兴公司案与美方进行了严正交涉。美方表示,重视中方交涉,将向美总统报告中方立场。 国际贸易学会中美欧战略经济研究中心共同主席李永认为,如果双方在后续磋商中能就中兴公司案达成最终共识,将为中美企业未来在高技术合作方面打造一个范例。 “在全球化时代,解决摩擦的根本方案不是把对方‘打残’,不应从消极、施压、单边主义的角度来考虑解决方案,否则不仅伤害到中国企业,也将对美国公司和就业,乃至全球产业链造成严重打击。”李永说。 对外经贸大学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院院长屠新泉说,任何谈判都应该是对等的,中国政府从不屈从于讹诈和威胁,一贯坚守原则立场。平等、坦诚、理性、务实将是未来双方谈判的前提。 保持密切沟通 机制建设推动后续磋商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此次磋商中,双方认识到,在一些问题上还存在较大分歧,需要继续加紧工作,取得更多进展。双方同意继续就有关问题保持密切沟通,并建立相应工作机制。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贸易室主任东艳告诉记者,无论是从历史沿革还是从当前及今后相当一段时期的国际形势看,中美经贸的结构性问题一直是难以避免的课题,处理这一结构性问题既有机遇也有挑战。 “有分歧乃至有摩擦很正常,但不能让分歧和摩擦主导中美合作的大方向。”她说,要从两国人民利益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管控分歧、解决问题、达成共识。 赵龙跃认为,中美应以发展和长远的眼光看待双边经贸关系,不应执着于关注两国之间的贸易逆差,而应发挥各自资源禀赋优势,以积极合作的态度充分利用两国在不同产业领域的优势,实现资源互补、共同发展、互利共赢。 “我们不应幻想通过一次短暂的磋商就能把所有问题解决。除了诚意,中美双方还需要耐心,要相互尊重各自的决策环境。”李永说,双方应力求进行公平、坦诚、理性、务实的交流,力争求同存异,寻求最大利益交集,对两国人民负责,对人类命运共同体负责。
|
相关阅读:
- [ 05-04]中美经贸磋商就部分问题达成共识 双方同意建立工作机制保持密切沟通
- [ 05-02]中美质量高峰论坛在美国西雅图举行
- [ 04-30]【劳动者之歌】80后女"焊将"王中美 用"焊花"诠释责任与担当
- [ 04-27]中美洲移民抵边境 美国政府“严阵以待”
- [ 04-27]中美洲移民抵边境 美国政府“严阵以待”
- [ 04-24]中美贸易摩擦美消费者躺枪 德媒:中国产品几乎无法替代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