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广元5月4日讯(记者 陈淋摄影报道)摊开双手,今年44岁的老杜手上有好几道疤,这是他与电力打了20多年交道的见证。10年前,“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就是靠这双手,老杜徒手挖出5名被埋学生,却在2天后才获知自己儿子不幸遇难的消息。强忍悲痛的他,毅然加入抗震保电战役,他和同事们一起,在短短12天内,就让电网处于瘫痪状态的青川县恢复了供电保障。那个时候,有电就有光,有光就能看到希望。
老杜名叫杜军文,是四川能投水电集团青川电力有限公司石坝供电所所长。灾后重建中,在农村电网改造升级的项目现场,总能在高高的电线杆上看到杜军文忙碌的身影。他说:“农网改造升级,提供了更强有力的电力保障,老百姓再也不用担心雪灾、暴雨天气会大面积停电了。”这个时候,有电就有保障,脱贫攻坚更有力量。
回顾10年发展,杜军文这位土生土长的青川人,见证了当年重灾区的浴火重生。“最想感谢的是我们强大的祖国。正是因为祖国的强大,各种建设、保障一体化,我们才能挺过这次大灾的考验,实现跨越式发展。”对于未来,杜军文充满希望,“现在大家生活越来越好了,安居乐业,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作为一名普通的电力工人,我也希望大家能享受到更强有力的电力保障。”
徒手挖出5名被埋学生 2天后才获知儿子不幸遇难
尽管已过去整整10年,但地震发生时的情形,对杜军文来说,一切都历历在目。他的思绪按下倒退键,回到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杜军文刚送走公司的营销人员,正准备回房间休息一下。顷刻间,地动山摇。几秒过后,杜军文反应过来,“是地震了。”他下意识地往楼上跑,一边跑一边大喊:“赶紧跑!赶紧跑!”这时,他的心已经提到了嗓子眼。“因为还有几位同事在楼里,我非常担心他们的安危。”直到看到所有同事都成功下楼逃生后,杜军文才想到自己,可这时已经来不及走楼梯了。情急之下,他从供电所的二楼纵身一跃,跳入了河里逃生。
从河里爬起来,杜军文环顾四周,发现一切都变了,楼梯垮塌了,房屋倾斜。“好好的房子一下就变成了危房,不远处的学校,传来一片哀嚎。”他赶紧跑到学校操场,发现震后逃生的人们都已来到学校操场里避难。“这是一所九年一贯制的学校,有学生200多人。因为大多是土墙,这场大地震让学校的宿舍还有教室损毁严重。尽管有些学生逃了出来,但还是有学生被倒塌的墙体掩埋了。”
来不及多想,为了救人,杜军文顾不得全身湿透,挽起袖子就开始徒手挖人。“镇政府的干部、老师,还有周边的群众,大家都一起帮忙,想要尽快救出被埋的孩子。”杜军文用手将砖块、瓦砾翻开,就这样持续了一个多小时,他挖出了5名学生。“不幸的是,有3个孩子遇难了,仅有2个孩子幸存下来……”说到这里,杜军文声音有些低沉。当年,他的儿子也跟这些孩子差不多大,可那时他光顾着救人,还不知道家里情况怎么样。
直到2天后,他才从家属绕道带来的口信中得知,自己的儿子在这场地震中不幸遇难了。同事们让他回家去看看,但杜军文拒绝了。“我是电力人,这场地震,青川的电力设施基本瘫痪了。我们必须要尽快抢修,为抗震救灾做好电力保障。”强忍内心的悲痛,杜军文继续奋战在救灾第一线。
幸运的是,在灾后第二年,杜军文的小家庭又迎来一个新生命。“今年我这个儿子就9岁了。”杜军文笑着说。
抗震保电战役:震后的灾区 有电就是希望
“5·12”汶川特大地震的受灾区,是四川西部水能资源富集区域。而以投资、经营电源、电网为主,城乡供电覆盖了四川省面积70%的四川省地方电力在这次地震中受灾十分严重。以四川能投水电集团所属的青川电力公司为例,在地震中,该公司有3座电站、3座变电站、7座供电所、公司办公楼、职工住宅楼被损毁,高低压线倒杆断线,全部电网处于瘫痪状态。
地震发生后,为恢复电网,尽快供电,四川能投水电集团立即从长源、筠连、富益、兴文、达州、高县、大竹、龙源等地方电力公司抽调精兵强将,组成了10支150人的电力抢险突击队,决战青川。抵达青川后,这10支队伍分别进驻不同地区,对附近线路和变电站进行抢修。一场紧张的抗震保电战役全面打响。
而杜军文也随同从其他地方赶来支援青川的电力同事一起,加入到抗震保电战役中去。距离青川县城90多公里的马公乡,在地震中受损严重。“地震已经给大家心理带来巨大恐惧,如果晚上没有电,老百姓会更加担惊受怕。在这个时候,能带来光明的电,就是一切的希望。”杜军文说,在公司的统一安排下,他率队进入马公乡,负责当地的电力抢修工作。“包括我在内,这支救灾保电队伍有7个人。”
可是进村的道路损毁严重,几乎无路可走。且当地余震不断,随时面临着滑坡、飞石的危险。“可我们的电力设施设备需要搬进乡里,道路不通,无法用车辆运输。因此,所有材料全靠人工一点点运送进去。”为了尽快恢复供电,杜军文和队友们夜以继日,连续在乡里抢修7天,终于让乡里通上了电。看到电灯亮起的那一刻,老百姓一阵欢呼,杜军文心里涌起一阵暖流。“尽管那几天吃不好、睡不好,但通电的那一刻,老百姓高兴了,我心里也舒坦了。觉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回想家里的遭遇,杜军文还是很歉疚。“家里房子没有了,儿子也走了。可是在大灾大难面前,只能把小家的困难暂时放一边,化悲痛为力量,要做更多的事,把电网恢复好,让更多乡亲们用上电,心里才踏实。”杜军文说,当时他想的只有一件事,付出自己更多的努力,让更多人心里敞亮,更有力量。而积极参与到公司的抗震保电战役中,尽快让重灾区恢复电力保障,就是他当时唯一能做的有意义的事。
电力保障助脱贫攻坚 最想感谢强大的祖国
震后10年,当年的重灾区青川,变化日新月异。如今,走进青川县的山乡村落,映入眼帘的除了一座座错落有致的民房外,还有一台台崭新的变压器和一条条闪着银光的输电线路。这些变化都受益于农村电网改造升级。
电网没改造前,村民主要的经济来源就是外出务工和种地打粮,电压不足问题长期制约着村民发家致富的步子。随着农网改造的完成,村里不仅彻底摆脱了低电压困扰,还实现了动力电户户通,也鼓起了村民们勤劳致富奔小康的干劲。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对促进四川省农业农村发展意义重大,为加快全省城乡电力服务均等化、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强的电力保障。
作为一位基层电力人,杜军文深有感触。“10年来,青川真的是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他以供电为例说到,“在没有实施农网改造升级前,老百姓特别害怕雪灾、暴雨天气。因为一旦发生这种灾害,基本上就是大面积停电,严重影响老百姓生产生活。而这时,我们一线电力工人也要赶紧去现场抢险恢复供电,给大家带来的压力也非常大。”杜军文说,但是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实施后,大家再也不担心这些问题了。村里产业发展,也有了强有力的电力保障。
据了解,杜军文所在的四川能投水电集团,已累计投入近235亿元实施农网改造升级和无电地区电力建设,构建了川南、川东、凉山东部、平武青川等四大区域配电网,形成了110千伏为骨干网架的配售电网络。目前,已拥有全省31个市县级供电区域,供电面积6.42万平方公里,约占全省总面积的13.23%,供电人口1800万人,约占全省总人口的22%。已累计解决了涉及全省14个县、37.17万民族地区贫困山区无电人口的用电问题,被国家能源局表彰为“全面解决无电人口用电问题先进单位”。
为解决农村供电“最后一公里”问题,2016年,党中央、国务院部署了“十三五”期间实施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作。四川能投水电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十三五”以来,该公司已投入电力建设扶贫专项资金约7.65亿元,总计解决了涉及30个县、3.65万贫困户、13.48万人口生活用电不达标问题,极大改善了大凉山彝区、甘孜藏区、大巴山革命老区的基础设施和生产生活条件,为少数民族地区和边远山区群众脱贫致富作出了积极贡献。
回顾十年发展,杜军文发现,住进了好房子、过上好日子的乡亲们,都有了一颗感恩的心。“县里产业发展起来了,年轻人在家门口也能找到一份工作。老年人可以安享晚年。”杜军文说,村里的生态也越来越好。清澈见底的河流两畔,时常会看见悠闲钓鱼的老年人。灯火通明的广场上,中老年人总会欢歌起舞。“这些好的改变,都是因为我们有一个强大的祖国。不管是在灾后重建还是后来的奋进发展,正是因为祖国的强大,各种建设、保障一体化,我们才能挺过这次大灾的考验,实现跨越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