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余年科研生涯,他离“铸舰”梦想越来越近 1980年5月18日,东风5号远程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飞向太平洋上的指定海域。由6艘051型导弹驱逐舰组成的海军护航编队参加了观测运载火箭、发射后打捞和护航等任务,保障了舰队8000海里航行的安全。 这次远航,是人民海军第一次冲破第一岛链,横跨赤道线,将航迹延伸到浩瀚的南太平洋,不仅检验了远航能力,还收集了大量气候水文数据,为今后一次次远洋出访、科考活动积累了宝贵经验。 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海军曾被嘲笑为只能靠近海岸防御的“黄水海军”、只能在近海防御的“绿水海军”。而这一次,人民海军终于开始了向能够在远海作战的“蓝水海军”的过渡。任务完成后,一位舰长对潘镜芙说:“我们舰只能在家门口转一转的时代总算结束了。” 20世纪80年代中期,潘镜芙担任我国第二代052型导弹驱逐舰的总设计师。他大胆采用国内最新科研成果,建立陆上试验场,亲自主持武器系统的对接调试,解决了大量技术难题;并在051型导弹驱逐舰的基础上,继续强化“系统工程”设计理念进行设计,强调全舰各个系统间有机协同,综合性能兼优,舰上武器和电子系统、设备首次组成作战系统,实现作战指挥自动化。作战系统的形成,使舰艇作战指挥和控制的发展迈出了重要一步。 但是,另外一个棘手的问题出现了。 052型导弹驱逐舰电子设备众多,各种天线林立,如何使舰上的电子设备不互相干扰、协调相容呢?潘镜芙组织攻关小组,分析抗干扰效果不佳的各种可能原因,把它排成队,然后一条条一点点地进行测试,终于在数百条的可疑原因中,发现了新的干扰源。 经过几天的研究调试,他们攻克了卫星通信和雷达同时开机、互不干扰这一难题。 1994年到1996年,112号哈尔滨舰和113号青岛舰相继完工,052型导弹驱逐舰在技术领域的一系列创新,深深影响着导弹驱逐舰后续型号的改进。 40余年科研生涯,潘镜芙离“铸舰”梦想越来越近。如今,在他和几代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在第一代、第二代导弹驱逐舰的基础上,第三代导弹驱逐舰等一系列新型驱逐舰相继问世,一步一个台阶,使中国导弹驱逐舰真正跨进了国际先进行列。 |
相关阅读:
- [ 10-25]把十九大精神落到实处(党代表通道)
- [ 10-24]吴晓光:中国完全具备研发设计中大型航母能力
- [ 10-19]综述:第二艘“朝日”级驱逐舰下水 日本加速强化海军力量
- [ 08-22]美军驱逐舰又撞船了!致10名水兵失踪5人受伤
- [ 08-21]美海军驱逐舰在新加坡附近海域与商船相撞致10人失踪
- [ 08-21]美驱逐舰“麦凯恩”号与商船相撞(图)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