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时政 > 正文

郑风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

2018-04-17 16:10:02 郑风田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 来源:宣讲家  责任编辑:林晨 王祥楠  
分享到:

摘要: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十九大宣传图2

今天学习的主题是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与过去的有很大的区别。因为过去的中央一号文件是指导当年“三农”工作的。比如说,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就是解决2017年农业农村要做什么的问题。但是,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不一样,它主要是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过去的中央一号文件就三大块:农业一块,农村一块,农民一块。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是按乡村振兴的架构进行工作部署的。因为2018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年,围绕乡村振兴究竟怎么干、有哪些重点、短期做些什么事、长期的做些什么事等做了很多的部署。

在谈乡村振兴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精准扶贫。2015年习总书记在人民大会堂提出了计划2020年中国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战略目标。之后,2016年、2017年全国各个地方进行总动员,采取了这一套和过去“三农”工作有很大差别的工作程序和方法。第一个,一把手负总责,从省到乡各级政府层层签订责任书、立下“军令状”。各级党政一把手承诺来把脱贫工作做好。过去的“三农”工作主要是管农业的领导在抓,现在精准扶贫实际上是由党政一把手在抓。为什么由党政一把手来抓?因为可以把全社会力量都集中起来。第二,大量派出驻村干部。全国派了77万个驻村干部,第一书记17.5万个。第三,进行严格的考核。第四,大力投钱、投资、投物。

精准扶贫的前提是对贫困户建档立卡,在建档立卡贫困村之外,还有不少贫困人口,怎么才能让其他人享受到精准扶贫的好处呢?我的理解,精准扶贫是国家对部分贫困人口的一个试验。而乡村振兴战略应该是一个扩大版的精准扶贫,它把我国农村人口都囊括进去了。乡村振兴的工作机制要把精准扶贫的工作机制移植过来。第一,党政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第二,派出大量驻村干部。第三,把乡村作为锻炼干部的一个特别好的起点。

了解了精准扶贫之后,我们可以看出国家在过去几年中在乡村振兴方面实际上做了非常多的好的探索,取得的效果也很好。从目前出台的文件来看,乡村振兴的工作机制与精准扶贫的相似之处,与过去纯粹的“三农”工作差别很大。

第一个问题,为什么国家要提出乡村振兴战略。

关于乡村振兴的内容,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有四百多字,其中有几点非常重要。第一,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第二,乡村振兴的目标(总要求),就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产业兴旺,农村主要是农业产业,现在还有新产业新业态,一二三产都包括。乡村发展没有产业就不行的。生态宜居讲的是居住环境。这也是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中央一直强调的生态文明建设。如果没有生态环境的改善,经济的发展就没有太大意义了。生态宜居应该包括农村的大环境和小环境。大环境指的是生态环境,小环境指的是农村的基础设施、居住环境。因此提出另外一个很好的词叫作“农业农村现代化”。

过去我们“三农”工作主要是指农业的现代化。农村的现代化应该说让农村生活的条件跟城里要基本上差不多。我们知道,前两年习近平总书记最关心的一个问题是“小厕所、大革命”。这几年一到春节总有一些乡愁的段子。其中前两年有一个虚假的新闻,说在上海工作的一个江西的男孩子带着女朋友回到江西老家。这个女生一看到农村的环境,一看到农村的饭菜,扭头就跑了。后来说这个消息是假新闻。但是一个最核心的现实是我国城市居住环境和农村居住环境有着巨大的差距。加强农业农村现代化,是这一次乡村振兴战略中大家寄予最大厚望的内容。之所以很多新时代农民工到城里打工以后不愿意回老家,是因为他们已经适应了城市的这一套冬天有暖气、网络、卫生间、厨房……等便利的生活条件。所以,未来农村的现代化不仅仅是农业农村现代化,农村的人居环境也要得到很大的根治。我们可以发现,随着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发布,另外一个文件也发布了,那就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这个行动方案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部分。当然,乡村振兴还有其他内容。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把乡村振兴任务进行了分解。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