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科技 > 正文

下一代机器人或将“与人共融” 中国如何抓机遇?

2018-04-16 07:55:47 付丽丽 来源:科技日报  责任编辑:林晨 林晨   我来说两句

“新一代机器人并非是简单地取代人,而是要响应环境、要灵活、要与人合作。”王天然说。

对此,“工业4.0之父”沃尔夫冈·瓦尔斯特曾指出,人工智能是工业4.0的驱动力,很多人认为工业4.0就是无人化生产,事实是即使在未来十年里,其要实现的也不是无人生产,而是组合性的生产。

确实,菲尼克斯电气中国公司杜品圣博士表示,人工智能是按照人的功能,如模拟人的眼睛、耳朵、大脑等机能进行开发研究,从而助力制造业发展。“并非此前人们担心的机器换人、工厂无人、智能造人,而是机器助人、工厂要人、智能学人。”

机器人精度、柔顺性亟待突破

足球场上,一个机器人摔倒了,两条腿弓着,腰使劲往上仰,企图爬起来,感觉像两三岁的孩子摔倒一样。“好费劲啊,还能这样站起来。”边上有小朋友说,这是记者在开幕式上看到的情景。

“这就说明机器人的柔顺性还不够,其关节不像人的关节那样灵活,人手一个简单的撑地动作,对机器人都是极大的考验。”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南宁说。

确实,在中科院自动化所研究员乔红看来,目前,高精度是机器人需要突破的关键技术之一,很多工业级装备标准已经将误差控制在0.02—0.04毫米内,但在一些要求极高的操作中,精度仍然不够。为此,乔红提出“环境吸引域”的概念,将机器人的系统映射到另外一个空间,约束对系统形成了广泛存在的“吸引域”,利用存在条件以及相应的依赖吸引域实现高精度计算。

“再就是高柔顺性。”乔红说,由于柔顺性操作没有解决,我国3C制造业(计算机制造、通信设备制造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2016年收入达9.84万亿元,仍以女工装配为主;2017年3C行业机器人密度仅为11台/万人。

因此,乔红认为,未来的机器人应具备速度更快、精度更高、强度更大、可靠性更强、安全性更好、人机更融合等特点,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心灵手巧”,中国一定要抓住这个机遇。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