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祥华独自一人检查隧道爆破情况 “爆破后我们需要有人进去排查,检查一下爆破的效果,最主要的还是要看看有没有哑炮(没能成功起爆的爆炸物)。”尽管对那场面轻描淡写,但是毫无疑问,这是整个爆破过程中最危险的环节。 “这时候并不能确定隧道里的情况,爆破是否成功?隧道经过爆破以后结构是否稳定?有没有哑炮会突然发生爆炸?这些谁心里都没底。”中铁二局二公司的一位负责人介绍。 然而彭祥华似乎并没有这样那样的顾虑,“习惯了。”他总是这样笑着对身边的人说。事实上他比谁都清楚其中的危险性,每次爆破后的检查,他总是阻止其他人一起过去。 “我一个人就够了。”一个手电,一个背影,逐渐隐没在黑黢黢的隧道口中,工友们的心也都始终提着,直到洞口再一次亮起手电的灯光,他们的心才会放下。 “怕吗?虽然习惯了,但是说一点没感觉总归不可能,人又不是机器。”就是在怕也不怕间,彭祥华选择了不怕,将风险担在了自己肩上,“这么多年不是都好好的嘛,习惯了,习惯了。” “这门手艺丢不得,要传给更多年轻人” 虽然彭祥华总说“习惯了”,但他的家人起初对这种说辞并不“买账”。 “干着木工好好的,怎么就想着去爆破了,这多危险了。”1997年,彭祥华毅然选择从木工转行成为爆破工的时候,他的爱人没少为这个跟他吵架。“当时都觉得有一个稳定的工作就好,也难为让她整天担惊受怕的了。”彭祥华虽然不后悔自己的选择,但是终归还是对家人有所歉疚。 对家人的歉疚彭祥华觉得只能好好工作来弥补,“干出点成绩,他们会就会高兴了吧。”彭祥华想着。刚开始做爆破工的那段日子,彭祥华其实是忐忑的,从一个熟悉三年的工作岗位上突然来到一个“跨界”这么大的行业中,难免会有“我能做好吗?”彭祥华有时候会这样问自己。 于是工友们看到,彭祥华在休息的时候总是捧着这样那样的专业书,一本《实用爆破技术》被他翻得封面都快掉了。“在野外施工的日子其实是很枯燥的,很多人休息的时候都会喝喝酒打打牌。”彭祥华笑着说,他之前也有时候会这样,但转作爆破工之后,他才发现他想象中的“简单装上炸药就好”的工作竟然有这么多“门道”,不学习很难跟得上技术的发展。 这样的学习习惯,彭祥华一直保持到现在,也正是这个习惯,让他在日后的一个个重要的工程中“大放异彩”。 虽然建设中彭祥华他的工友们精细到毫米级,但是各地复杂的地质状况还是会时不时给他们“制造”一些难题。拉林铁路建设中,在一次精准爆破后,青藏高原充沛的山体内蓄水大量地涌流出来。 “涌水了!”这是隧道爆破最怕出现的情况。一旦水势过大,泡软岩体,很可能就会出现塌方,这将导致隧道爆破已经完成的工作量完全报废,影响到整个线路的工期。业主、设计院、监理、施工单位紧急召开多方研讨会,各方都提出了不少方案,但最后,被采纳的是彭祥华“再爆一炮”的建议。 “这是我们讨论过后认为最迅捷也最方便的解决办法。”而这个方案是彭祥华这个看似不起眼的爆破工人提出的,无疑另在场的人对他刮目相看。解决方案制定了,如何执行,谁去执行又让众人犯了难。 这时候大面积岩层已经浸湿软化,隧道爆破面上围岩部分非常差,隧道崩塌很可能发生,那样的话,彭祥华将很难走出隧道。一如既往,彭祥华没有让其他工人来一起装炸药填雷管,他选择独自操作。 “走入——手电光从隧道亮起——走出。”爆破最终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