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由东方卫视出品的全国首档精准扶贫公益纪实节目——易居乐农《我们在行动》第五期即将播出。本期节目来到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乐江乡地灵村,素有“糯米之乡”称号的侗寨村落里,村民们梯田种植红糯米已有千年历史。然而近年来红糯米滞销,让村民的生活越发艰难。此次陈蓉将携手公益大使歌唱家蔡国庆、企业家朱旭东、艺人乔振宇一同去往地灵村,为红糯米的推广和村民的脱贫提供最有力的解决方案。 红糯米滞销难突破 养不起一家六口男子几度哽咽 在马鹿寨的精准扶贫取得良好成果后,本期节目组又马不停蹄地来到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乐江乡地灵村。古老侗寨居住着771户3100人,其中贫困户161户584人,贫困发生率接近百分之二十。为帮助千年侗寨找到脱贫致富道路,陈蓉、蔡国庆、朱旭东、乔振宇分别走访到村中各家各户,了解导致地灵村贫困的根本原因。 通过走访,公益大使们了解到红糯米作为当地特色粮食,在地灵村的种植历史已经有千年之久。红糯米每年产一季、每亩仅产六百斤,无法量产导致村民的收入难以提升。再加上近年来红糯米滞销,村户种植的红糯米年复一年积压,有的甚至达几千斤之多。为此,许多村民们都不得不外出打工维持生计,然而每年也仅能为家中老幼提供人均一千元的生活开支。经济窘迫间接加重了当地家庭结构的断裂,村中留守儿童、留守老人逐年增多。公益大使探访的每一个村户,几乎都承受着家庭教育失调带来的发展难题,地灵村的脱贫迫在眉睫。 更为严重的是,生活条件的极度贫困已经让许多贫困户的家庭支离破碎,难堪重负的女性离开了家乡和孩子,再无音信贫困户家中就面临着这样的境况。妻子因贫困离开,让本就缺乏劳动力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粟世峰为了补贴家用不得不离乡务工,而孱弱的老人和两个幼儿留守家中,也让他牵挂不已。面对乔振宇的问询,粟世峰数度哽咽“他们(孩子)在小的时候老是追的好远,我真的很不忍心”经济上的贫困让这个壮年男子不再坚强。而许多被迫留守在家中的老人们,年至古稀仍然要下地务农,还要照顾膝下嗷嗷待哺的孙辈。看着村民家中年复一年积压下来的红糯米和留守儿童的眼泪,公益大使们更加坚定了帮助地灵村脱贫的决心。 87岁老支书为红糯米奔走十余年:卖不出去对不起老祖宗 为更深入的了解当地情况,公益大使还专门来到了为推广红糯米奔走十余年的老支书家。通过老支书的讲述了解到,2013年老支书就通过电视台为红糯米做过推广,起初效果不错但持续性欠佳,很快当地的红糯米又变的无人问津。如今87岁的他,仍然为打开红糯米的销路不懈努力着。老支书用自己仅有的文化水平一笔一笔的写下红糯米的历史与文化,准备通过出书的形式帮助地灵村的红糯米传承下去。用他的话来说就是“我们地灵的红糯米已经有近一千年的历史了,如果我们的红糯推广不出去,哪对得起我们的祖先啊”。 感念于老支书对推广红糯米做出的不懈努力,公益大使们围炉夜谈,对红糯米滞销的原因进行了认真的分析讨论。为让红糯米得到广大消费者的认可,打造出属于地灵村红糯米的独有品牌,公益大使兵分两路对村中的红糯米文化做进一步的研究:蔡国庆、朱旭东拿起锄头尝试传统耕作,陈蓉、乔振宇则在村民们的指导下体验起了红糯糍粑的制作过程,几人解决滞销的思路在劳动中获得了更多的灵感。 东方卫视真实解读贫困 精神领袖带动脱贫攻坚 尽管国内脱贫攻坚战线已经持续数年,但对许多人来说,贫困二字仍停留在数字层面。提到乡村,出现在城市居民脑海中的也大都是炊烟袅袅、稻谷中的乡愁。《我们在行动》深入贫困腹地,对不同地区贫困状况的写实拍摄,让人们真正了解到贫困地区居民面对的诸多问题:家庭破裂、留守儿童、后代成长教育,贫困给村落带来的一系列发展威胁,如此清晰犀利的呈现在众人面前,无疑是对人们精神的点醒和改写。 而节目组动用多方资源、多元化整合当地特色农产品发展方向,为贫困地区打通了脱贫道路,更给当地身处扶贫一线的人们提供了强有力的精神支持。前有马鹿寨村主任方顺云,后有地灵村老支书,节目组的到来为他们“带全村脱贫致富”的决心推波助澜,也通过对他们个人努力的呈现,带动更多人参与其中。 |
相关阅读:
- [ 03-21]《我们在行动》陈蓉钟汉良传递脱贫观念访全村
- [ 03-15]《我们在行动》钟汉良胡静云南推广沃柑产业
- [ 03-09]预防亚健康 我们在行动
- [ 02-24]《我们在行动》凌潇肃钟汉良公益扶贫
- [ 01-05]共享爱的阳光,我们在行动
- [ 12-29]污染防治攻坚战 我们在行动
- [ 11-17]官田卫计办关爱留守儿童 我们在行动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