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学集团化 缩小校际质量差 “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教育投入继续向困难地区和薄弱环节倾斜”,是今年两会上热议的民生任务之一。即使是地处东部发达地区、作为教育资源高地的上海,同样面临着城乡学校办学水平落差、“名校”短缺且分布不均引发择校热等现实问题。 2014年,上海17个区县一次性整体通过国务院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认定——这些成果显示,直面人民群众对教育质量和教育公平的需求,上海正逐渐探索出一条走通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让学生在家门口就能享受更加优质公平教育的新路。 “办好每一所家门口的学校”,才能缓解“择校热”和“名校焦虑症”。近年来,上海实施的举措包括:城乡学校的校园建设、设备配置、信息化、教师收入、生均经费等标准统一,提升办学条件;搭建城乡携手合作发展新格局,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实施学区化集团化办学,缩小校际办学差距;研发实施中小学办学和学生学业质量“绿色指标”体系,鼓励学校“不挑选生源,不追求分数排名,不集聚特殊资源”,发展各具特色的素质教育;严格限制“抢跑”,对小学实行“零起点”教学、“等第制”评价等。 2014年,上海在4个区试点义务教育学区化、集团化办学,次年全市推开,至2017年底,全市已建有学区和集团179个,覆盖了60%以上中小学校。这些学区和集团,有些是地理位置相对就近,打破校际壁垒,有利于资源流动、优质互补;有些是由“名校”为核心的办学联合体,名校资源和品牌“溢出”,带动相对薄弱学校和新校快速发展。 比如杨浦区组建的打虎山路第一小学教育集团,明确所有学额招收“就近入学”地段生,不设“择校生”,集团多所学校在教师培养、课程建设、学生素质、学校文化、教育技术、学校管理、国际交流等方面资源共享。学校校长卞松泉说,经过几年发展,许多家长已不再纠结抱怨,更愿意选择家门口的学校。 如何带动家长、学校走出“刷题”“拼分”“唯升学率”的误区?答案是:创造一套绿色评价体系——看学业成绩、升学率,更看学生身心健康、学习兴趣和习惯、自信心等培育情况,看学生和家长对学校认同度、教师教学方式等质量指标。经过几年不懈努力,上海崛起了一批亮眼的“新优质学校”,累计已达382所,占了全市义务教育学校的1/4。 |
相关阅读:
- [ 11-28]福州用“颜值+气质”留住名校博士
- [ 10-30]福州市招才引智小分队北京高校引才记:诚引名校英才 共建有福之州
- [ 09-20]福清近期动建16个学校项目 其中11所为名校分校
- [ 09-12]福州市16名乡村教师下月赴沪培训 学习名校教育
- [ 09-11]租购同权解读:租房能上名校?会推动租金上涨吗?
- [ 08-21]评论:名校办分校当设门槛立规矩
- [ 08-18]国内多所名校苦于管理推出限客令 游客抱怨门难进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