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推动高质量发展,要牵住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这个“牛鼻子”

2018-03-18 21:11:17 张德勇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  责任编辑:蔡秀明 蔡秀明   我来说两句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张德勇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我国经济结构出现重大变化,居民消费加快升级,创新进入活跃期,如果思维方式还停留在过去的老套路上,不仅难有出路,还会坐失良机。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既高度肯定了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过程中出现的积极变化,又着眼发展大势,谋全局,抓重点,是我们牵住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这个“牛鼻子”,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从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指南。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大国经济的必然选择。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占世界经济比重从11.4%提高到15%左右,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源和稳定器,已是名副其实的大国经济。与大国经济相匹配的是,不仅要有量的递增,更要有质的提升。当今,世界经济正处在深度调整中,尽管我国一些产业从过去的追赶者转变为并跑者,甚至在个别产业上成为领跑者,但总体上我国产业仍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正面临发展中国家“中低端分流”和发达国家“高端压制”的双向挤压。要摆脱这一处境,我国经济发展就不能停留在过去的老套路上,而是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提质增效上苦下功夫。

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是重点。五年来,我国经济结构出现重大变化,消费贡献率由54.9%提高到58.8%,服务业比重从45.3%上升到51.6%,成为经济增长主动力。高技术制造业年均增长11.7%。尤其是创新驱动发展成果显著,科技进步贡献率由52.2%提高到57.5%,涌现出一批重大创新成果,培育出一些引领世界潮流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经济结构出现的重大变化,这既意味着过去五年来我们坚持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取得阶段性成果,推动经济发展迈上了新台阶,也意味着我们必须抓住机遇,乘势而为,主动作为,继续做好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这篇大文章,形成传统产业生机焕发、新兴产业茁壮成长的良好发展态势。

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把实体经济做实做强做优是根本。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发展经济的着力点。发展实体经济,首先要讲求“实”,避免脱实向虚,心无旁骛专攻主业,这样才能朝着做强做优迈进。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既要建设有效市场,也要建设有为政府。深化基础性关健领域改革,则实现了两者的有机结合。通过改革,坚决破除制约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体制机制弊端。在这方面,深化“放管服”改革是主要抓手。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支持民营企业发展、落实保护产权政策等,有利于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并结合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释放改革红利,为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提供有力制度保障。

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坚持创新驱动是重要支撑。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才能为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注入新活力、提供新动能,才能努力改变传统产业多新兴产业少、低端产业多高端产业少、资源型产业多高附加值产业少、劳动密集型产业多资本科技密集型产业少的状况。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强化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落实和完善创新激励政策,调动科研人员的创新积极性,打造“双创”升级版,促进“双创”迈上新水平等等举措,让创新红利得到源源不断的释放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大力培育新产业、新动能、新增长极,发展现代装备制造业,发展新材料、生物医药、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构成强大的新兴产业集群,成为引领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做大做强做优实体经济的磅礴力量。从而,紧紧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转变。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