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农在打理自家的盐田(3月11日摄)。位于西藏东南部与滇北高原毗连处的昌都芒康县盐井古盐田,是至今仍保持最原始手工晒盐方式的盐田。据史料记载,早在唐朝时期这里就开始晒盐。目前该处有盐田3000多块,从事盐业生产的居民有300多户。当地群众在澜沧江畔开山凿井,取出岩层深处含盐的卤水倒入盐田,经阳光蒸晒、风干,结晶成盐。新华社记者晋美多吉 摄
盐农在整理盐田(3月11日摄)。位于西藏东南部与滇北高原毗连处的昌都芒康县盐井古盐田,是至今仍保持最原始手工晒盐方式的盐田。据史料记载,早在唐朝时期这里就开始晒盐。目前该处有盐田3000多块,从事盐业生产的居民有300多户。当地群众在澜沧江畔开山凿井,取出岩层深处含盐的卤水倒入盐田,经阳光蒸晒、风干,结晶成盐。新华社记者晋美多吉 摄
盐农在整理盐田卤水渗下形成的盐柱(3月11日摄)。位于西藏东南部与滇北高原毗连处的昌都芒康县盐井古盐田,是至今仍保持最原始手工晒盐方式的盐田。据史料记载,早在唐朝时期这里就开始晒盐。目前该处有盐田3000多块,从事盐业生产的居民有300多户。当地群众在澜沧江畔开山凿井,取出岩层深处含盐的卤水倒入盐田,经阳光蒸晒、风干,结晶成盐。新华社记者晋美多吉 摄
盐农在收集已经晒制完的盐(3月11日摄)。位于西藏东南部与滇北高原毗连处的昌都芒康县盐井古盐田,是至今仍保持最原始手工晒盐方式的盐田。据史料记载,早在唐朝时期这里就开始晒盐。目前该处有盐田3000多块,从事盐业生产的居民有300多户。当地群众在澜沧江畔开山凿井,取出岩层深处含盐的卤水倒入盐田,经阳光蒸晒、风干,结晶成盐。新华社记者晋美多吉 摄
位于西藏昌都市芒康县境内的千年古盐田(3月11日摄)。位于西藏东南部与滇北高原毗连处的昌都芒康县盐井古盐田,是至今仍保持最原始手工晒盐方式的盐田。据史料记载,早在唐朝时期这里就开始晒盐。目前该处有盐田3000多块,从事盐业生产的居民有300多户。当地群众在澜沧江畔开山凿井,取出岩层深处含盐的卤水倒入盐田,经阳光蒸晒、风干,结晶成盐。新华社记者晋美多吉 摄
位于西藏昌都市芒康县境内的千年古盐田(3月11日摄)。位于西藏东南部与滇北高原毗连处的昌都芒康县盐井古盐田,是至今仍保持最原始手工晒盐方式的盐田。据史料记载,早在唐朝时期这里就开始晒盐。目前该处有盐田3000多块,从事盐业生产的居民有300多户。当地群众在澜沧江畔开山凿井,取出岩层深处含盐的卤水倒入盐田,经阳光蒸晒、风干,结晶成盐。新华社记者晋美多吉 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