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的画面美不胜收(新春走基层·特别策划④)
2018-02-28 15:53:44 来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林晨 赵舒文 |
分享到:
|
走到山西大同县吉家庄村—— 汇聚奋斗力量 振兴大计可期 本报记者 周亚军 节前在山西大同县走基层,记者见到许多返乡青年成了村两委骨干,个个争先干事,座谈会上说思路、谈体会,那股子兴奋劲儿真令人畅快无比。针对农村两委主干普遍老弱、带动力不足的现状,大同县大力注入年轻血液,80多名35岁左右的返乡青年成为村支两委新骨干,干事创业的氛围焕然一新。 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其中返乡青年是个重要群体。从大同县情况来看,有退伍军人、大学生,也有小老板、农民工,他们不见得有多少资本和资源,但都在城市见过一些世面,更不缺梦想和干劲儿。之所以回来,是想为自己和家乡再拼一把。地方上在招人才的时候,不能因为他们现在不够“高大上”就看轻他们,而应发自内心地欢迎他们。返乡青年想发展产业,欢迎;想进村支两委,同样欢迎。人才招回后,要舍得给平台、给配套,要蹲苗培土,多引导支持,真正用起来。 天地更大,责任也就更重。35岁的吉家庄村村支书刘猛感慨说:“许多人开始回来是为了生计,没想到会有这么大的平台。乡村振兴再次点燃了我们的奋斗激情。”汇聚起这许许多多的奋斗力量,振兴大计何愁不成。 走到北京东城区后拐棒胡同—— 暖心事办得好 老百姓更舒心 本报记者 贺勇 记者在京城的胡同、小巷中感受着城市的民生温度。在北京东城区后拐棒胡同,一栋老旧的“排子楼”经过3个月的改造已经焕然一新,这让低保户季会香感到特别温暖,因为终于能在真正属于自己家的厨房里做一顿年夜饭了。 十九大报告中多次提到要满足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想把好事办出好效果,既得讲态度,更得讲方法。就像此次“排子楼”改造,占地儿多的住户就希望维持现状,街道、社区与产权单位、居民多次召开会议反复协商,才拿出了各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去年以来,北京的城市管理越来越精细,1400多条背街小巷实现“华丽转身”,群众的获得感越来越强。这也说明,政府只要拿出“绣花”的功夫,把精细化管理的要求落到实处,群众的生活才会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居民们对中国共产党的拥护与支持,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都深深地感染着我。我相信,老百姓的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 |
相关阅读:
- [ 02-28]【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从严从实解决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
- [ 02-28]两会前瞻:中国高层换届年 人事新局受关注
- [ 02-27]全域整治 莆阳大地靓起来
- [ 02-27]“迈向新时代”主题剪纸展亮相福州 展现剪纸魅力
- [ 02-26]【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共建共治共享,乡村振兴的南安探索
- [ 02-24]提“旧”立“新” ——看晋江产业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之道
- [ 02-23]【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奏响迈向新时代的最强音
- [ 02-18]《了不起 新时代》:书香中国 文化自信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