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无疑是世界关注中国的一个重要节点。外媒对中国春节的报道,也逐渐走向深入。2016 年,英国广播公司推出纪录片《中国新年:全球最大的盛会》,成为东西方民众热议话题。2017 年,英国《经济学人》周刊网站刊发题为《中国最大的节日正走向全球》的文章,剖析中国春节“红”遍全球这一现象。2018年,中国狗年春节到来,外媒则把镜头转向了中国春节之“变”上。 更多样选择 外媒发现,中国民众欢庆春节的方式正在越来越多样化。 红灯笼、祈福、庙会……埃菲社的报道描绘出了浓浓的节日气氛。报道称,北京和其他中国城市到处都挂着红灯笼。人们通过传统仪式和庆祝活动送走鸡年,迎来狗年。 天还没亮,北京雍和宫门前就排起了长队,人们这么早赶到这里是为了在新年开始之际许下自己的美好愿望。在地坛,成千上万的民众观看了传统庙会。一位北京市民说,庙会能勾起人们的美好回忆,有些传统民俗现在只有在庙会上才能找到。人们也希望让家里的孩子通过庙会了解宝贵的传统文化。 “过年最重要的是家人团聚。”这一观点深入人心。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报道注意到,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过年已不再意味着一定要返回故乡,把原本在家乡的亲人接到城市里过节的“反向春运”盛行,更有人举家出游来个时髦的“旅游过年”。这些新形式可以解决“人在囧途”的春运交通困难,也能化解“到谁家过年”的夫妻矛盾,因此正在被越来越多人接受。有学者指出,现在很多“农二代”已不像父辈那样能通过回乡寻找精神上的慰藉,返乡过年也不再像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人们心目中具有浓厚的归乡情感。 由于“反向春运”与旅游“过大年”日益火爆,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春节期间人气渐增,已不再是“空城”。数据显示,过去两年外省到北京过年的游客人数持续增长,去年达到149.8万人次,同比增长3.6%。拉美社引用中国国家旅游局提供的数据称,2018年春节假日前三天全国旅游收入同比增长9.9%。日本经济新闻网也引用数据称,今年春节中国各地共接待游客3.86亿人次,同比增长12.1%。出境游人次预计达到创纪录的650万。 此外,外媒还注意到,人们在休闲娱乐上花费不菲,看电影就是人们青睐的休闲方式之一。据电影行业研究机构统计,春节长假期间,中国国内电影票房突破50亿元,同比增长超6成。 更添时代感 在报道过程中,外媒发现中国狗年春节的时代感极为强烈。冬奥会、环保、微信红包成为关键词。 拉美社报道,中国正在筹备2022年冬奥会,冬奥会的气息和中国传统春节在狗年融合在一起。第24届冬奥会将在2022年2月4日至20日在中国北京和张家口两地举行。北京龙潭庙会上,冰冻的湖面成为宣传冬季运动的舞台,湖上悬挂着各种奥运宣传图片以及相关活动介绍。冬奥会精神在北京传扬,并带动了中国冰雪主题的旅游。数据显示,在2018年年初和春节期间,冰雪主题旅游人次较往年增长30%。 环保也是狗年春节被热烈讨论的话题。埃菲社报道认为,今年的春节对首都北京来说是不同寻常的一年,因为没有了烟花爆竹的声音。北京为了治理污染而禁止燃放烟花爆竹。中国已经有444个城市禁止燃放烟花爆竹,以为治理环境污染作出努力,其中包括天津、合肥和长沙等城市。 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报道称,今年北京实施禁令以后,PM2.5同比降幅超过五成,除夕当天五环内“零伤情”“零火情”,效果明显。也有市民表示,过年不一定需要放鞭炮这种形式,应该回归根本,一家团聚就好。 自4年前微信红包出现以来,就成为春节期间出现最频繁的词语之一。据英国《金融时报》网站报道,中国两大科技巨头之一腾讯表示,从除夕零点至初六零点的6天里,有7.68亿人通过其旗下第三方支付公司微信支付发送和接收红包。报道指出,科技继续向甚至是中国最古老的传统中渗透。 更具吸引力 随着中国日益走进世界舞台中央,中国春节也开始越来越有吸引力。这其中,中国消费者惊人的购买力最是吸睛。 日媒注意到,中国春节期间的长假是15日—21日的7天时间。中国旅游研究院预测,今年春节期间访问海外的游客预计达到650万人,将创历史新高。从热门的旅行目的地来看,泰国与日本位居前两名。这两个国家也努力做好了准备。 据泰国旅游部门预测,仅春节假期来泰国旅游的中国人就将达30万人次,同比增加20%,泰国春节期间的旅游收入有望达200亿泰铢(约合40.58亿元人民币)。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曼谷中心地区的商业设施为迎接春节的到来挂起了灯笼。一些泰国商家自13日至18日举行庆祝中国春节的活动,表演舞龙舞狮等迎接中国游客。 在日本,越来越多的商家引进了中国的移动支付服务。据《日本经济新闻》网站报道,2月1日起,丸井今井札幌总店和三越札幌店开始支持支付宝付款。永旺北海道也将以访日游客众多的店铺为中心,引进移动支付服务。 英国《卫报》网站发表文章《中国人的新年习俗在变迁,英国需紧跟潮流》称,随着中国全国假期的开始,游客源源不断地涌入伦敦西区。一些根据机票预订情况作出的估算显示,今年来的游客数量会翻上一番。文章称,殷勤招待中国人确实是划得来的,他们人均消费额是别国游客的3倍。伦敦不仅要提供博柏利大衣,还需要学着用普通话跟游客道一声“新年快乐”。(张红) |
相关阅读:
- [ 02-20]俄罗斯多地庆祝中国春节 浓浓年味给当地民众带来欢乐
- [ 02-25]中国春节消费折射经济转变 外媒:传统商品失宠
- [ 02-25]中国春节巡游活动在比利时举行(组图)
- [ 02-16]纽约燃放焰火庆祝中国春节
- [ 02-13]记者手记:中国春节庙会成阿根廷首都“新节日”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