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节俭环保公益成为今年春节新主题

2018-02-26 13:27:38 刘洁琼 来源:法制日报  责任编辑:陈勍 陈勍   我来说两句

□ 本报记者   杜  晓

□ 本报实习生 刘洁琼

再过几天就是元宵节,传统意义上的“过年”也将结束。

今年春节,我们身边出现了哪些新变化、新气象?自春节假期开始以来,《法制日报》记者围绕生活中的各个方面进行了调查。

过节俭年绿色年

家在北京市丰台区洋桥一带的毕芸(化名)老人今年已经八十多岁了,今年春节,她“难得”与家人一起在家中吃年夜饭。

“过去有段时间都是在饭店吃年夜饭,又贵又不健康还容易浪费,今年决定自己和孩子们在家动手做菜。”毕芸说。

除夕夜,毕芸老人一家8人围桌而坐,年夜饭一共10道菜,以时令蔬菜为主。少荤腥多绿色,这是他们家今年年夜饭的主题。

“过去在饭店吃过几顿年夜饭,不仅订餐难,而且年夜饭一般都是预定的,会倾向于多点菜,到了年三十那天晚上都吃不了。”这也是促使毕芸老人下定决心自己在家做年夜饭的一个原因。

老人的大儿子对记者说,“现在大家生活水平都提高了,过年更多是图个热闹和团聚,一家人在一起做饭更有节日的氛围”。

刘琦是江苏省泰州市一所小学的老师,往年过春节之前家里都会买30斤猪肉,但是今年她只买了10斤。

“买那么多吃不完也不新鲜,这样吃完了再买反而更好。身边不少人都和我一样,越来越健康越来越节俭,告别铺张浪费,逐渐成了过年的一种风气。”刘琦说。

不放鞭炮减少污染

今年春节,北京五环内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在北京市朝阳区居住的何晨(化名)是一名大三学生,她告诉记者,今年过年之前就在网上买了一款“电子鞭炮”,红色的爆竹桶和中国结捆在一起格外喜庆。将电子鞭炮挂在阳台上,只要插上电,就能发出“噼里啪啦”声,“非常逼真”。

记者登录某电商平台,发现有多款“电子鞭炮”在售,价格从100多元至300多元不等。一家网店的月销量显示为8000多笔。这家店出售的电子鞭炮长度从1.2到2米不等,共有5种尺寸,既有插电型的,也有直接装电池的款式。

据这家网店的客服人员介绍,电子鞭炮的原理为电离空气发声,声音非常逼真,有光电效果,每次响50秒左右,可以重复响。中间停止时需间隔3至5分钟使用,防止过热产生安全隐患。

今年20岁的李可(化名)在北京市海淀区一家物流公司工作,从小是个“鞭炮迷”。小时候每逢过年,李可家里都会购置500元左右的烟花爆竹。按照过去的习惯,大年初一至初三、初五、正月十五的每个早中晚都要放一次炮,但是近年来,面对燃放烟花爆竹的禁令,他下定决心不再燃放。

“一方面我很怀念放炮时热闹的感觉,但是另一方面过年放炮造成的污染真的很严重,发生火灾或其他危险的概率也很大。”李可说,一边是难以割舍的情结,一边是显而易见的危害,不过他今年还是选择了不再燃放。

“看春晚、串门、吃饭,既安全又环保,过年照样有滋有味儿。”李可说。

公益春节成新风尚

家在四川省成都市的岳诗晴是一名19岁的大学生,今年的正月初一,她在寒风中度过了一个难忘的早晨。

岳诗晴告诉记者,初一早晨4时40分,成都的天还黑着,气温只有三四摄氏度,她和另外两名朋友一起来到成都市温江区雷迪波尔门口,这里摆放着他们的支援点。

“我们3人和另外几个小伙伴一起,在一家公益组织的支持下,组成了一支7人志愿者小分队,在大年初一早晨来到支援点为仍在坚守岗位的环卫工人赠送汤圆、粽子、新毛巾等礼品。”岳诗晴说。

早在过年前几天,志愿者就开会分好小组,一般由其中的老志愿者担任组长。一组一个支援点,岳诗晴根据自己的情况就近选择了位于雷迪波尔门前的支援点。

来到现场后,岳诗晴发现,有些环卫工人年纪都不小了,工资并不高,他们平常都要三四点起床,5点半开工。这么冷的天气在户外工作非常不容易。

“在那一刻,刚上大学不久的我觉得自己长大了。以前过年,大年初一早上就只知道睡懒觉,现在觉得通过做公益的方式来开始新的一年,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岳诗晴说。

“大年初一的这份小惊喜让他们倍感温暖。有人对我说‘你们辛苦了’,我回答‘我们不辛苦你们才辛苦’。这些话虽然老套,但是充满着温暖,我决定以后每个新年都要以这样的方式开启,让公益过年成为我人生的一种新体验。”岳诗晴说。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