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效药骗术借信息黑市升级 老年人防得住吗 非法窃取、购买公民个人信息,从中筛选中老年病患群体精准下套,通过电话高价推销“特效药”牟利……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公安局近期打掉两个作案手法类似的诈骗团伙,抓获犯罪嫌疑人45名。2013年以来,这两个团伙非法窃取、购买公民个人信息近百万条,累计实施诈骗1.8万余次,涉案金额逾3000万元。 中老年病患信息“明码标价” 年过六旬的齐富贵(化名)患有多年的膝关节炎。2014年7月,他在电视上看到一档治疗关节疾病的节目,不堪病痛折磨的他拨打了该节目推荐的药品广告电话,并详细介绍了自己的情况。 电话另一端,话务员详细地记录下他的姓名、年龄、病情、用药情况。这条“新鲜”的个人信息,随后便以2元和1元的价格,先后被卖给两个诈骗团伙。而在后来2年多的时间里,齐富贵就被这两个团伙骗光了仅有的6万元积蓄,并背上2万元的债务。 “在非法交易公民个人信息的黑市,像齐富贵这样的一手信息最受欢迎。”喀喇沁旗公安局刑警大队大队长谢凤山说,这属于从未被其他骗子公司使用过的信息,电话接通率、诈骗成功率都较高。“当他的信息被多次出售后,价格便大幅下滑,最便宜的每条只要几分钱。” “此次被打掉的两个团伙,非法购买个人信息最多的是王泽(化名)团伙。”旗公安局刑警大队副大队长于洋说,王泽从网上购买大量快递订单扫描图、就诊患者信息,他主要挑选买过保健品的买家信息,这类群体主要是中老年人,患者信息也以中老年病患为主。“王泽每月购买个人信息的支出在5万元左右,其笔记本电脑尚存未删除的个人信息电子数据多达80G。” 小伙冒充“老专家”,一个月骗到100万 与王泽团伙不同,郭磊(化名)团伙除了“网购”个人信息12万条外,还窃取了13万条。28岁的刘贝煌(化名)曾在北京一家科技公司工作,郭磊2015年4月成立公司邀请他入伙。刘贝煌利用其工作之便,非法窃取个人信息13万条。 旗公安局刑警大队牛营子中队中队长衡宝军说,诈骗团伙雇佣大量话务员对中老年患者群体“精准下套”,高价推销所谓“特效药”。1998年出生的李富(化名)虽然是这两个诈骗团伙中年龄最小的话务员,但业绩突出,最多时一个月能骗到100万元。 李富说,打电话的时候,“我先告诉他们我是北京的,再问病情有没有好转。这时大多数‘客户’都会问我是否是某某医生,我就顺着他们的话往下说。” 于洋表示,这两个诈骗团伙共有话务员近60名,年龄多在二三十岁左右。为了把戏演好,他们在打电话时都故意压低嗓子,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像“老专家”。 据衡宝军介绍,这两个团伙销售的假药共计80多种,实际均为保健品,进价在几十元至几百元之间不等,产品外包装标注对应的疾病多为高血压、糖尿病、风湿骨病等中老年常见病。这些产品经“包装推销”后身价大增,往往以进价5倍以上的价格销售。 诈骗背后套路多 为了把受害群众的钱财吃干榨净,诈骗团伙精心设计了骗中骗的套路。 “有‘客户’发现产品疗效不好后,就不再购买了。”李富说,为此,就用“能报销”的新骗术继续行骗。“告诉他们购买药品达到一定额度,农村‘客户’按90%、城镇‘客户’按80%的比例报销药费。一般‘客户’听说能返款,就会继续购买。” 办案民警前往齐富贵家了解情况时,看到他家摆放有七八十箱未开封的箱子,都是他为拿到“报销款”又买的药。 半月谈记者采访发现,这两个作案手法类似的诈骗团伙长期疯狂作案,仅有证可查的诈骗就达1.8万次,其背后暴露出的问题值得关注。 个人信息非法交易甚嚣尘上。群众在体检就诊、网络购物、寄送快递等日常活动中留下的个人信息,极易外流到“信息贩子”手中,成为“明码标价”的产品,进而成为诈骗团伙“围猎”的对象。基层民警呼吁对重点地区、重点行业加强个人信息管理,严厉查处打击一批“信息贩子”。 保健品披着药品外衣,极易误导消费者。半月谈记者查看诈骗团伙用于冒充“特效药”的80多种保健品,其外包装与药品十分类似。如一款名为“特效腰痛宁胶囊”的产品,封面文字声称用于“风湿、腰腿酸软、腰肌劳损”等关节疼痛,仅在左上角标注有“保健食品”字样。办案民警表示,这类产品对中老年患者极具迷惑性,很多受害者最初都以为自己买的是“灵丹妙药”。(半月谈记者 刘懿德) |
相关阅读:
- [ 01-12]行驶时腾空于地面悬浮汽车问世?网传视频来自特效微电影
- [ 11-22]网红“美炸天”喷泉是电脑特效?错!它真实存在
- [ 11-16]台南市运动会放特效烟火 不但炸伤人还被批污染空气
- [ 10-26]今年内地票房超去年 明星特效套路片法宝失灵
- [ 10-26]科幻灾难片《全球风暴》花式摧城 海啸来袭特效夺人心魄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