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正文
分享到:

西藏“乞丐村”的小康之路

2018-02-20 19:19:27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蔡秀明  我来说两句
新华社记者多吉占堆 边巴次仁 张熠柠帕玉村新貌(2017年2月23日摄)。新华社记者 觉果 摄  2009年,帕玉村成立了牧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生产酥油、酸奶和“拉拉”(条形干酪)等奶制品向市场出售。

  帕玉村牧民措姆的小超市(2月11日摄)。新华社记者觉果 摄

帕玉村村委会主任布地,此时正在六七级的寒风中更换自家大门上的国旗。

布地说,“我们能从‘乞丐村’变成‘小康村’,多亏了党和政府的好政策,以及大力扶持!”

此时,村子另一头的尼崩家中,牛粪炉子烧得正旺,屋内暖意融融。尼崩就坐在摆满肉干、点心、新鲜水果和各色饮料的藏式长桌前,向记者谈起生活的变迁。

作为帕玉村的首批村民之一,49岁的尼崩对“乞丐村”的历史记忆犹新:1994年4月,尼崩连同聂荣县色庆乡最贫困的17户72人,统一搬迁并组建了帕玉村,还领到了政府发放的100头牦牛作为生产生活资料。不幸的是,1997年那曲地区遭受特大雪灾,帕玉村80多头牦牛冻饿致死。

“牧民没了牦牛,就没了一切。”尼崩说,为了维持生活,不少人“靠大拇指吃饭”——以乞讨为生,“帕玉村一度沦为远近知名的‘乞丐村’”。

二十年前的那场雪灾让帕玉村损失惨重。雪灾后,政府将帕玉村从夏季牧场搬迁到县城通向地区所在地的公路要道边。“这条公路成了帕玉村脱贫致富的快车道。”帕玉村党支部第一书记索朗丹增告诉记者。

更多>>相关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