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不闻鞭炮声 中国民众环保过大年

2018-02-20 07:12:16 张尼 来源: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陈玮   我来说两句

  资料图 杨正华 摄

爆竹销售遇冷 北京等地销售网点大幅缩水

记者注意到,近几年烟花爆竹的销售情况也有所变化,不少地方的烟花爆竹销售都出现了“遇冷”情况。

北京市政府烟花办2017年2月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以来北京市烟花爆竹销量连续下降,2017全市烟花爆竹销售量同比下降30.5%。

2018年春节期间,北京市共设置烟花爆竹销售网点87个,同比下降82.97%,五环路内及各区划定的禁放区域内不设置销售网点。

此外,北京今年春节烟花爆竹共备货7.5万箱,比2017年下降了55.9%,所有大、中、小型的组合类烟花以及吐珠类烟花爆竹全部被列为禁售范围。

山东烟花爆竹协会秘书长邹永红日前对媒体介绍,目前,济南禁放烟花爆竹,全省大部分城市对烟花爆竹实行限放,主城区烟花爆竹燃放、销量都有所下降。济南、青岛、烟台近五年下降了百分之七十。

在上海,上海全市今年仅设置9个烟花爆竹销售点,每个销售点预计投入300箱,比去年3000箱总量进一步下降,品种限于鞭炮和高升。此外,实名购买原则依旧严格实施。

资料图:2017年1月16日,福州千年古街南后街,高高挂起的新灯笼将老街装扮一新。张斌 摄

春节不放炮,民众怎么看?

对于近年来的禁限放规定,民众究竟怎么看?

2017年,上海交通大学民意与舆情调查研究中心一份针对35座主要城市居民进行的调查显示,当被问及“为了防止空气污染,我国政府春节期间应该禁止放鞭炮和焰火,您的看法是?”时,高达80.8%的民众表示“基本同意”或者“非常同意”春节期间禁燃烟花爆竹,这比2015年的调研结果高出了16.8个百分点。

“其实在禁放令实施之前,就能感觉到春节放炮的人在变少,我自己已经很多年没有放炮了。”从小在北京长大的“80后”陈婷婷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陈婷婷记得,当年北京刚由禁放改限放时,小区在除夕夜几乎一整晚都鞭炮声不断,但是这几年几乎没有这种景象了。

“春节放鞭炮是很多70后、80后的儿时记忆,但是很多比我小的孩子可能已经没有那么热衷,大家的娱乐方式越来越多元,另外这几年北京冬天的雾霾比较严重,人们的环保意识也在提升,很多人主动选择了不放鞭炮。”陈婷婷说。

与此同时,禁放政策的实施在网上也引发了热议,不少网友对此也持支持态度。

“不放更好,前两天从大胡同买的电子炮,环保还省钱,省事,省心(怕炮炸手)。” 网友@O大大大大大大大大倩倩表示。

“你放一挂鞭他放一盒炮,积少成多形成污染,文明过春节,让好空气陪伴我们。”网友@fun4娱乐主播评价称。

不过也有网友认为“禁放令”冲淡了“年味”,并针对“禁放令”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例如,网友@高峰奔四就提出:“不让大家放炮了,政府组织几个地点集中燃放以前那种庆典礼花好不好?给节日添点喜庆。”

资料图:太原市民在电子鞭炮商铺前驻足观看。 韦亮摄

政府鼓励移风易俗,不放鞭炮做点啥?

与此同时,不少地方政府近些年也在推动移风易俗,鼓励民众以更环保的方式庆祝传统佳节。

《上海市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里就提到,“鼓励移风易俗,倡导使用电子鞭炮、礼花筒等安全、环保的替代性产品”。

今年,不少地区的环保部门也在节前发出了倡议。

安徽省环保厅发布倡议书,希望各级党员领导干部以身作则,自觉带头不购买、不燃放烟花爆竹,同时引导和带动身边人员积极响应倡议,做好烟花爆竹禁燃放工作。

倡议书还号召市民们崇尚环保理念,转变传统方式,选择电子爆竹、喜庆音乐、鲜花等低碳环保方式,对环境友好,对污染说“不”。

海南省生态环境保护厅发布的倡议书提出“全省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率先垂范,带头不燃放烟花爆竹,带动全社会形成崇尚环保的节日新习俗。”

今年春节,陈婷婷家也像往年一样没有购置烟花爆竹,而是早早地购置好了春联、窗花等年货,把房间布置一新。

这两年,除了打扫、布置房间,准备年夜饭,她和家人还多了一个消遣项目,就是抢红包,每年都乐此不疲,全家老少齐上阵。

“虽然抢不到多少钱,但也觉得挺好玩的,可能时代变了,人们过节的习惯也会改变,没准以后抢红包也变成‘年俗’了。”陈婷婷说。(完)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