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画好图样的红纸,在姚雨林的手中即将成为一幅窗花作品。中国网实习记者 张钰摄【点击观看组图】 “剪纸看似简单,但创作过程非常复杂:要吸收年画的丰满,版画的黑白,雕塑的概括集中。剪纸的图案,需要与中国传统的艺术语言相结合。”姚雨林手中一把手柄缠满胶带的剪刀在红纸上蜿蜒前行,细碎的纸屑衬着阳光撒落在衣服上。 今年68岁的姚雨林,是北京市嘉凡艺术团的剪纸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从25岁拿起剪刀开始剪纸,他一剪就是40多年。一把剪刀,一片红纸,年复一年,从未停歇。 “过年贴窗花不只是形式,更是文化,是中国人红红火火的象征,是每个中国家庭幸福美满的期盼。有了这个年味,才算是过年。”春节对姚雨林而言,有着更加深刻的意义。玻璃上的一幅幅红色窗花,是他对春节传统习俗几十年的情感寄托和文化坚守。 姚雨林正在给他的学生讲解他最新作品的制作细节。中国网实习记者 张钰 摄 “我们也理解父亲坚持这么多年的不容易。” 在五代十国时期,人们将“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表达吉祥之意的话写于桃符之上,既起到驱邪避祟的作用,又寄托对幸福生活的向往。随着造纸术的问世,红纸代替了桃木,剪刀代替了毛笔,将对生活的美好祝愿用吉祥如意的图样表现。剪纸便成了人们寄托新年心愿的载体。 在距离北京市中心约50公里的昌平区南口镇一个偏僻院落里,有一个鲜为人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产业基地。红墙灰瓦的园林建筑,琉璃彩的木质长廊,姚雨林就在这里进行剪纸创作。 面对镜头,很少接受采访的姚雨林有些拘谨。但是一讲起剪纸,他马上娓娓道来,每一个故事都是他与剪纸密不可分的岁月片段。 姚雨林出生在河南农村,小时候随母亲到庙会上购买年货,最喜欢的东西就是年画和窗花。“我们那个年代过年,门窗上到处都是剪纸。”姚雨林对中国网记者说,豫西黄土高原的山乡僻壤中有着很多的民间艺术高手,他潜移默化地被这些民间艺人感染和熏陶。 参军入伍后,姚雨林逐渐开始了剪纸创作。一幅高射炮打坦克的剪纸作品被拿到当时的北京军区炮兵司令部展出。军区领导称赞他的作品是民间艺术品,这让姚雨林第一次意识到剪纸是需要被传承的珍贵中国传统民间手工艺。 “在剪纸的路上,我也吃了不少苦,走了不少弯路。剌破手的小伤在所难免,但心灵受伤最难受。”姚雨林退伍后在新华书店工作,辛苦工作却不被认可。很多人说他成天光想着画画剪纸,工作根本没什么成果。这让姚雨林非常沮丧,甚至想到了辞职。 “母亲和大哥曾经埋怨父亲用在剪纸上的时间超过了料理家务,他经常觉得愧对家人,想放弃,但最终还是坚持下来了。”在姚雨林的小儿子吴黎阳眼里,父亲将全部的精力和心血倾注在了剪纸创作上。 姚雨林的剪纸工具。中国网实习记者 张钰摄 “手工制作才是真正的艺术品。” 2006年5月20日,剪纸艺术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9月28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中国申报的中国剪纸项目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姚雨林说,“剪纸艺术语言是基本功,需要用剪纸表述创作想法和生活感悟,最难的还是形成自己的风格。”30多年来,姚雨林深入农村走访艺人,收集各种剪纸书籍近百本,积淀了精湛的手工剪纸技艺。 农村的生活地理环境、农业生产特征以及社会的习俗方式,使这种乡土艺术具有鲜明的中国民俗情趣和艺术特色。 姚雨林的作品范围不仅涉及民俗文化、人物故事、戏曲脸谱等几十种。近几年,他还融入了现代元素,将“中国梦”设计到了剪纸作品中。 “现在的剪纸窗花很多都是机器制作。但机器做出来的终归是一种商品,而手工制作才是真正的艺术品。手工剪纸倾注了我们对生活的理解和热爱,有收藏价值和传承意义。”在姚雨林眼里,手工剪纸的价值,正是在于精心的制作过程。 姚雨林先后获得了“河南省民间工艺美术大师”、“新中国剪纸艺术家”等称号,多个作品被录入《中国剪纸艺术研究》《中国剪纸选集》等书刊。 其中,《安居乐业》是姚雨林费时半个月创作完成的一组剪纸挂笺,以传统门笺为原型,加入吉祥物福娃和传统剪纸花纹元素,表现春节团圆时的安乐幸福,作品在黑龙江举办的全国作品展中获金奖,入编《中国民协名家名作》。 蓝丽洁是和姚雨林学习了四年剪纸的一位幼教老师。她说:“我很佩服姚老师。他的衣兜里永远都放着一把剪刀,走到哪里就剪到哪里。这份对剪纸艺术的认真和执着,让我特别感动。” 姚雨林和他的学生一起将剪好的窗花贴在窗户上。中国网实习记者 张钰 摄 “失去了仪式感,年味就淡了。” “在村里的时候,剪纸艺人们在春节前三个月就开始制作,作品很快就能卖完。可现在,很多人都不再剪了。”姚雨林说:“传统形式承载着年的气氛。失去了仪式感,年味就淡了。” 与姚雨林不同,刘惠琴以剪纸为生,在王府井的老北京风情街已经做了近四年的生意。“在剪纸行当,春节是购买剪纸的高峰期。几年前我在北京至少能卖到几千张,近几年效果就不一样了。现在买剪纸的人少了,到目前为止也只是不到四十张。” “现在春节人们都去买价格较低的机器剪纸了。因为会的人少,手工剪纸的收藏价值越来越高。很多喜欢传统手工艺的人会在微信上预定我的剪纸作品。”刘慧琴卖的剪纸大部分是自己纯手工制作的,其中罗汉图是她的得意作品,设计过的两百多幅都卖完了。 剪纸已经成为这些民间手艺人的生活乐趣和信仰。姚雨林说:“我会一直剪下去。不是有人催我要干,也不是责任让我必须干,而是发自内心的热爱让我坚持下来。如果没有这份真心,我已经放弃无数次了。” (文字/仝选 策划/仝选 赵超 摄像(影)/赵超 仝选 宋桉柢 张钰 剪辑/赵超)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