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国纪录片网负责人,纪录中国理事会秘书长 张延利
2018年开年,百集短视频《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一季走红,纪录片《水果传》成为年轻人中的爆款,首部人工智能配音纪录片《创新中国》在B站爆出9.9的高分,《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在万众瞩目下春节开播。在这个寒冬,有着政策和资本的双向驱动,有着商业化先行者的投石探路,纪录片圈子并不冷清,反而行动正热,这就是纪录片的“夏天”的样子。
2017丁酉年正在过去,2018戊戌年即将敲门,在这辞旧迎新之际,让我们一起回首纪录片人是如何走过这一年的。
《如果国宝会说话》《创新中国》
一、黄金时段:纪录片最有潜力拯救电视
众所周知,一线卫视的三驾马车是新闻、综艺、电视剧,但2017年,承载文化价值的纪录片正悄然成为“第四驾马车”,全速驶进观众视野。上海纪实频道总监干超表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年轻一代的成长,越来越多的人会从重复娱乐、低俗搞笑中解放出来,接受更高品质、原创、深刻、真实的内容。央视和卫视播出纪录片的总量在大幅增加,有系列化和特色化的发展趋势,其中,还有不少平台将精品纪录片放在黄金时段播出,收视率能冲到全国同时段前三位。
“纪录片的夏天到了”的声音呼吁更多纪录片进入黄金档,自2016年《本草中国》试水周五黄金档以来,2017年多家卫视纷纷在晚间黄金档版面安排播出优质纪录片:广东卫视21:10《我们的青春》、湖南卫视19:30《百心百匠》、江苏卫视21:20《茶界中国》、东方卫视20:00《本草中华》等。《本草中华》更创下35城0.94%的纪录片收视纪录,位居同时段全国第二名,超越了众多热门电视剧和综艺节目。诸多数据表明,优秀纪录片有水平有资格在省级卫视黄金档中占据重要位置。对此现象,在2017年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上,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宣传司司长高长力提出“纪录片进入黄金时代”,同时表示“优质平台播出纪录片有力拉动纪录片发展”。
纪录片挺进黄金时段后,央视和卫视开始尝试日播纪录片,这成为纪录片步入“黄金时代”的进一步证明。《国家记忆》自2017年4月正式成为日播栏目,于每周一至周五登陆央视中文国际频道(CCTV-4)晚间20:00黄金档,第三季度跻身前十,节目观众规模达到6.17亿人,收视率多期破一,超过很多综艺节目和电视剧,是央视晚间黄金档收视前十中唯一一档专题、纪录片栏目。
2017年1月,中国教育电视台、旅游卫视、河北卫视等在晚间黄金档推出纪录片栏目《纪录中国》,展示纪录片行业的发展情况。在一年里收获了不错的反响后,2018年1月2日旅游卫视将周播《纪录中国》改为日播栏目,于每周一至周五晚间播出一个主题分系列,东方卫视也将在周间晚十点开辟纪录片挡。星空卫视、CCTV老故事频道等也将开播《纪录中国》栏目,进一步扩大播出版图。
“在政策引导、产业发展的双向作用下,2018年多家卫视或将继续发力国产纪录片发展,并令晚间黄金时段播出纪录片成为新常态。”纪录中国理事会常务副理事长赵捷认为,“这些轨迹不仅增强了中国纪录片人的自信心,也是迎接‘纪录片黄金时代’到来的重要一步。”
二、时代情绪:现实生活是火热的、沸腾的
在全国上下掀起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热潮之时,如何立足现实题材土壤、把握时代情绪,拍出叫好又叫座的现实题材纪录片,成了新时代纪录片人的使命与责任,也是当下纪录片导演们普遍探讨的话题。无论在哪种渠道传播,现实题材纪录片的创作根基始终是要立足当下、把握时代情绪。因为,只有真实的故事才最能打动人心。《我们这五年》把一个重大的主题以一种小而轻的方式破题。《我们的青春》则寻找在你我他身边寻找那些平常的、普通的中国共产党员,但是这种平常和普通的人物却可以在在特殊时刻显示出不同平常的作为。
《零零后》拍摄的主人公十年的时光,是他们的成长之路,也是社会转型之路的缩影。该片探讨了个性与制度、应试与素质、留守与留学、青春期与亲子关系、独生子女与二胎政策等教育话题,绘制出一幅中国教育的真实画卷。《镜子》折射出各社会角色的真实生活和反应,不同的角色看到各自的问题和责任所在。而这几部作品之所以能够引发如此多观众的共鸣和思考,在于它们不仅真实呈现出情感与矛盾,更赋予观众更多样化的思考角度,以此引领更多人去严肃、深入地反思相关问题。去思考自己的经历,去学会和这个世界沟通。反映中国现实题材的纪录片作品更容易被国际社会接受,横跨全国不同区域、不同族群和不同风土人情,寻找具有人类通感的美学和感悟。去年10月,国际主流媒体首次播出了全面、系统解读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纪录片《习近平治国方略:中国这五年》。这部电视纪录片一共三集,在美国探索频道亚太电视网播出,覆盖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37个国家和地区的逾2亿收视户。
中宣部对外推广局孙海东处长在《2017年度中国最具影响力的10大纪录片发布会》上表示:“中国纪录片作品更加具备国际视野,对外讲述中国故事的能力水平稳步提升,与国际优秀节目的差距在逐步缩小,较好的承载了记录中国发展的功能,对外展现了一个较为真实、客观、立体的新时代中国。”
三、家国情怀:纪录片中的别样中国
纪录片是社会的一面镜子,映照着人生百态和光阴流转,2017年纪录片题材广阔,异彩纷呈。很多作品以深切的人文情怀,独特的选材视角,生动的表达手法,围绕社会发展、公共议题、文化传承等众多内容,进行有思想深度、情感力度、艺术精度的表达,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一个国家没有纪录片,就像一个家庭没有相册。”2017年出现了多部优秀纪录片,这些纪录片和时代主题相契合:《辉煌中国》《习近平治国方略:中国这五年》《公仆之路》《国家相册》《港珠澳大桥》《大国外交》《中国影像方志》等;其中,纪录片《辉煌中国》作为十九大献礼作品,总结了过去五年里国家的变化和发展,展示出了中国人民更多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自豪感,内容丰富多彩,手法精湛卓越,用宏伟的结果与详实数据展示中国发展,知乎上一位用户评价到:“《辉煌中国》标志着中国已经从韬光养晦到世界秩序领导者的转变,媒体不再是引进或抵制西方媒体眼中的中国,而是堂堂正正地立在这块土地,告诉世界,中国之狮已觉醒。”
文化自信不仅是外向的心态,更是创作者在面对国内年轻一代观众时,应有的定力和信心。细寻近年来被年轻观众热捧的纪录片,无论是《我在故宫修文物》、还是《舌尖上的中国》,都有着这样的属性标签:清新脱俗地呈现了本土文化中的匠人匠心。2017年《本草中华》《百年巨匠》《了不起的匠人》等纪录片传承着中国传统文化,《百年巨匠》更是经过8年艰苦奋斗在2017年全部摄制完成,110集囊括了43位20世纪中国文艺领域杰出代表,本片把文艺先贤还原为鲜活的形象,讲述他们的艺术、人生和深远影响,可以说是一部视觉版的近现代中国文化史。
从经济社会的巨大成就到自然环境的伟大雄奇,从震撼人心的尖端科技到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纪录片为新时代打造亮丽的中国名片,也用“国宝”打开了年轻人的眼界。《本草中华》将与生活息息相关却又充满神秘色彩的中华本草,融入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伟大智慧,透过一个个医药人传奇而质朴的故事,深深打动了年轻观众们的心,收获豆瓣8.8分的“零差评”。在东方卫视播出期间,30岁以下观众的比例达65%;而通过爱奇艺观看该片的30岁以下的受众占比则达到95%。央9《如果国宝会说话》《创新中国》2018年开年播出,豆瓣评分分别为9.5分、9.3分,用“文物”、“人工智能”撩动年轻一代的心,这些积淀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科技的优质内容被再度“炒热”,也使得国人得以重新审视自己的文化,中华文化的再崛起进一步加强了我们国人的文化自信。同时,《如果国宝会说话》短视频的形式能够充分满足当下观众“充电五分钟,穿越八千年”的文化需求,以轻松畅意的姿态汲取文化精华。
四、年轻一代:纪录片让老少三代不换频道
回顾2017年,国产纪录片逐渐从冷门小众走向大众,从“佐餐”变为“正餐”,尤其备受年轻人的喜欢。这些纪录片不仅成功突破了市场各类商业片、剧情片包围的困局,更有可能“拯救”传统媒体,让观众重回电视。
真正让年轻人进入纪录片圈子的当属前些年《我在故宫修文物》在网络平台热播,吸引了众多80后、90后观众。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2017年纪录片在网络视频用户的偏好中位居第五,占比30%,比2016年上升三位。网络视频用户整体偏年轻化,纪录片的受众也是如此。《寻找手艺》、《如果国宝会说话》、《水果传》、《创新中国》等几部作品也间接印证了这一点,大批年轻人自愿充当“自来水”宣传,从而使这些纪录片成为“网红”,讲述中国科技创新发展的纪录片《创新中国》B站评分9.9分、B站播放量超430万、腾讯视频评分9.4分,播放量超730万。
西藏题材的纪录片《极地》,口碑播放量不逊前者,豆瓣评分9.4分,B站播放量超过170万。《极地》还将镜头聚焦在西藏人的日常生活上,如年轻的电影放映员、60多岁的老闺蜜等等,打动不少观众。有网友称,美景之外透着人情,看完之后心里的负累都放下了。(《水果传》)
创作者在内容上的坚持成为不少传统手艺、传统工匠、国宝类等较有深度的纪录片受欢迎的主要原因。一部由非专业人士拍摄的纪录片《寻找手艺》,在网上走红。三位主创历时三年,辗转23个省份,以“行走式记录”的方式将199位手艺人和144项传统手艺带到观众面前。《寻找手艺》导演张景曾表示,他没想到自己的纪录片会在B站火起来,这打破了他对年轻人的预期。《了不起的匠人》创作团队知了青年CEO李武望之前也担心过,年轻人会不会对传统文化、手艺不感兴趣,播出后才发现担心是多余的,“很多90后、95后对传统文化的喜好、关注远超我们的想象。”
业内人士看来,中国社会正趋向“橄榄球”型结构,有消费能力的人群逐渐构成主流群体,他们有较为成熟的世界观,对社会痛点具备反思能力,对电视文化消费品质也开始有一定追求,纪录片与他们的审美趣味更加匹配。“随着高收入人群和受高等教育人群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人从纯娱乐转向接受更原创、更有见解、更真实的内容。随着年轻一代的成长,他们渴求知识和视野,渴求属于这个时代的真情实感,渴求高品质的内容,在文化消费升级的时代,真实类内容将点亮下一代中国荧屏。
2018年初的《水果传》接力2017年纪录片的年轻热,再次成为年轻人群中的爆款纪录片,哔哩哔哩视频网用户评分高达9.7。充满色彩活力、科学探索精神并自如穿梭全球文化,这部“水果百科全书”全网播出量两月破亿,是17年以来网络数据最亮眼的中国纪录片。《水果传》一改传统纪录片的沉闷、冗长,以精美视觉、年轻语态和当代表达让观众耳目一新,评价其为“第一部水果史诗纪录片”“刷爆朋友圈的国产片”。Amazon等海外传媒洽谈合作,《水果传》有望成为2018年第一部走向国际的国产纪录片。
五、社会效益:首部破亿纪录电影《二十二》
2017年,纪录电影《二十二》以1.7亿元的总票房成为如今国内最卖座的国产纪录电影。不少观看了这部纪录片的观众认为,《二十二》兼容了纪录片的真实感和大电影的浸入感,增强了沉重历史对观众心灵造成的震撼,进而在好口碑的推动下实现了票房的逆袭。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尽管纪录片人一直尝试通过院线放映的方式让纪录片走向更宽广的受众,但寡淡的票房收入阻碍了纪录片电影市场化的进程。2017年暑期档,两部纪录片《地球:神奇的一天》和《二十二》成为票房黑马。其中《地球:神奇的一天》于2017年8月11日领先全球在中国上映。该片豆瓣评分8.2,也让观众感叹“暑期档终于迎来了一部神作”。三天后,中国首部获得公映许可的“慰安妇”题材纪录片《二十二》正式公映,从最初上映时仅有1.5%的排片量到票房成功破亿,仅用了6天的时间。全国排片更是一路走高,最高时已经上升到10.9%。
2017年,《二十二》使小众的纪录片在很大程度上变成“大众”。从外部因素来看,口碑的发酵以及明星的自发帮助,一定程度上让关注度迅速上升,张歆艺、袁弘、冯小刚、黄渤、吴刚、张静初、徐峥、濮存昕……一长串的明星通过微博推荐,为影片票房起到不少帮助;另一方面,此前刚上映不久的《冈仁波齐》取得近1亿元的票房成绩,也为《二十二》打开市场做出了一定铺垫。但主要原因还是在于,时下越来越多的纪录片开始告别昔日高大上的形象,注重观照现实生活、剖析社会问题、描述普通人的日常,让观众感受到更多人文关怀,获得了更多情感共鸣,其中不少题材紧跟当下热点,富有强烈的时代感。当影片内容更接地气、更贴近人心,自然也更有观众缘。
国产纪录电影、纪录片的崛起,更引发社会的关注,并对社会进步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纪录片研究中心主任张同道分析:“这个片子的主题是非常凝重的,风格也是很严肃的,它所思考的问题虽然不是和每个人相关,但其实是和我们的民族相关,是和我们的历史相关,这个相关性就构成大家看这个片子的理由。”无论是明星对影片的赞助声援,还是普通民众对超前点映、众筹和转发的支持,通过名人效应和新媒体传播的力量,观众的共同情感通过一部电影集结起来,最后转化成票房。
与其类似的还有纪录片《生门》,这次的社会关注侧重于对片中人物的帮助。《生门》是一部关注早产、呼唤大病医保的纪录片,在电影刚推出时,片方推出“先看片后付费”全国百场点映活动,活动所得费用全部捐助给早产儿救助基金会。在2017年电视版播出时,再次引发社会讨论,众网友纷纷向片中主人公捐款。纪录电影《出山记》讲述扶贫真相近期将在全国院线上映。央视纪录频道总监梁红认为,纪录片对于过去和未来,对于人类的精神世界都承担着一份独特的责任。但它的责任还远不止于此:纪录片还应当帮助我们超越眼前的功利需求、探索未来的方向,帮助人类建立长远的梦想,探索更美好未来的可能性。
六、商业变现:全渠道与新内容
2017年,无论电视台还是视频平台,都在纪录片上砸了重拳,在数量和质量上十分可观。去年11月,腾讯视频与BBC联合出品的《蓝色星球2》创造了全球收视纪录,上线2集突破1亿,6周后破2亿,豆瓣评分更是达到了9.9分,实际上,作为腾讯视频的六大内容品类之一,其近年来不断在纪录片发力。与国际厂牌合作,引进BBC、国家地理频道、ITV、美国历史频道等十多家播出机构的国际纪录片,并上线了《舌尖上的中国》、《鸟瞰中国》等国内纪录片内容。
17年底,腾讯视频在其纪录片发布会上宣称,2017年他们对于纪录片的投入是“过去数年的总和”,而2018年该笔投入预算将是2017年的一倍,还将从海外购买成片转向内容创投,打造属于腾讯视频的纪录片IP。比如腾讯视频与著名纪录片导演陈晓卿共同研发的“风味”系列IP——自制美食纪录片《风味人间》《风味原产地》《风味实验室》将于2018年登陆腾讯视频。在探寻中国各地丰富物产的同时发掘食物背后的人文故事。
其他视频平台也在逐渐加码纪录片。爱奇艺在去年11月份就宣称自己已打造出“中国最大规模的纪录片内容片库”,并且已经和BBC、CNEX、Discovery、Netflix等全球知名纪录片出品方建立起合作关系,并推出了纪录片领域会员付费模式。优酷在去年也推出“开计划”,并推出《了不起的匠人》等多档网生纪录片,颇受欢迎,并开始尝试用户付费的方式来将纪录片商业化。无论是内容还是渠道,事实上,通过运营手段让纪实内容在社交媒体上变成爆款,变现和放大品牌价值,才是真正属于纪录片这个行业的兴奋点。
让纪录片与资本接轨、实现内容的产品化升级。《茶界中国》团队本着做一部“可以喝得到的纪录片”的理念,将纪录片成果实际地展示给观众,从第一集播出之后,推出了《茶界中国》官方茶礼盒。《茶界中国》这样的模式,将是今后商业纪录片的创新方向的开口。即考虑把视觉向其他感官转变。同时,产品初期结合了京东众筹等平台,在创作和商业上都达到了完美平衡。
《了不起的匠人》第二季的商业变现,除了传统to B的品牌赞助与推广,还在to C端进行积极的探索。上一季“边播边买”的互动电商模式将得到保留,新一季入驻阿里旗下的“极有家”家居平台,打造贴合内容的手工艺产品。同时,制片方还成立了内容运营团队,探索节目内容在音频、图书等多媒介渠道的开发与销售,这些都是在节目内容本身之外发散的种种商业变现的可能。
另一部探索多媒介渠道销售的纪录片《百年巨匠》。《百年巨匠》系列丛书作为高雅艺术进校园的教材,连续两年被教育部、文化部、财政部发放到全国近300所承接国家级艺术院团和优秀地方艺术院团演出的高校。
另外,视袭影视与《三联生活周刊》旗下新媒体品牌“松果生活”合作,打造生活美学引领行动“未来生活家”,用线上影像和线下活动的方式,联结传统记忆与现代理念,找到50个“未来生活家”,随他们一起探索中国人的生活美学。两大品牌还将共同制作50支微纪录片、举办10场线下活动并开展1场年度生活节。至此,《传家本事》已不仅仅是一档纪录片。
七、平台力量:跨界融合扩大朋友圈
每一部纪录片都是一个“加”的过程,纪录片加广告是最直接的关系,跨界对每个内容创作者、每个内容创作团队都可能带来更快、更直接的收益。
2017年广州国际纪录片节市场论坛上,纪录片的产品运营、市场创新,包括产业化开发都被当成了一个新的思路和价值变现的着眼点。4K技术的展示、B站等新媒体机构的深度参与,让人们看到了跨界的力量,看到了纪录片与商业市场的邂逅和恋爱。
在融媒体的环境之下,“跨界”成为纪录片行业的高频词汇,融合的理念体现在从创意、制作、平台到传播的各个环节。嘉峪关国际短片电影展、四川电视节等纪录片活动开始专注纪录片产业链条中的前采、版权、音乐等具体环节的解决方案,为这个行业提供宝贵经验与模块化的产业支持。
2017年,第二届新鲜提案真实影像大会在苏州东山纪录片小镇举行,大会致力于打造真实影像跨界峰会。活动期间,30位决策人和40位跨行业国内外的制作人员、投资人、机构代表面对20组来自全球的真实影像提案,与提案人进行全方位沟通,探讨投资、合拍、发行与项目开发的各种可能性。据了解,有提案在大会找到了数百万的投资、有提案走向了国际融资市场、有提案制作完成在国外主流机构播出。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嘉峪关)国际短片电影展在文化和产业间的桥梁作用日益凸显,跨界理念生根落地,甘肃省产生了一批体验式、参与式、再现式的“文化旅游”跨界合作的场所,这些文化产业亦将成为整个甘肃创意文化产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纪录片在传播的过程中,视频网站的传播和央视、卫视的纪录片播放平台形成多方的互动和协同。这让纪录片从题材选择到内容创作,再到平台运营,考虑的内容都更加丰富。在纪录片走向大产业时代的路上,跨界融合并非简单的平台融合,更是思想的融合,纪录片行业节展为纪录片跨界提供了高效、快速、便捷的专业支持。
八、2018:续写2017年纪录片新时代传奇
党的十九大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在这个新时代,中国正经历着历史性变革,改革发展将使中国社会发生深刻变化,给纪录片工作者提供了丰富的创作资源。同时,近年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逐渐加大纪录片扶持力度,鼓励国产纪录片精品创作,推动纪录片产业发展,发现并培养优秀纪录片人才。
时任广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现任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慎海雄曾在2016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开幕上的讲话提到,纪录片是国际文化交流认同度比较高的语言,是对历史的一种艺术的再现。纪录片独特的思想内涵、文化品位和艺术魅力,越来越受到观众的喜爱。
广电总局将在题材规划、资金扶持、播出调控、人才培养、市场引导等多个方面出台强有力的扶持政策,为广大纪录片人投身现实题材创作开辟更大的舞台和空间。例如,总局于2015-2017年分三年时间持续开展的“百人百部中国梦短纪录片扶持计划”就意在发现并培养优秀纪录片人才。“双百计划”开展以来,先后于2015年和2016年推出了34部和32部优秀短纪录片,2017年再度推出35部优秀作品,中央电视台《我是创客》、广东广播电视台马志丹工作室制作的《绝壁长廊——凿出来的幸福生活》《〈我们的青春2〉——四十年·十四人》、北京三多堂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创作的《我的时代和我》等优秀作品脱颖而出。
在2017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上,总局副局长田进宣布启动“记录新时代”工程。“记录新时代”工程将动员、引导广大纪录片人投身火热时代,投身火热生活,拍摄更多、更好的现实题材作品,真实记录新时代中国改革建设发展的壮阔历程,充分反映新时代中国人民追求美好生活、实现民族复兴的昂扬之气。而如何做好新时代的记录者,如何实施好“记录新时代”工程,成为纪录片人在新时代面临的新命题。
2018年必将成为不平凡的一年,为了那些无比珍贵的故事,让我们做新时代的记录者。(张延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