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时政 > 正文

【十九大 理论新视野】如何让十九大精神浸润学子心

2018-02-13 16:29:33  来源:人民论坛网  责任编辑:林晨 林雯晶  
分享到:

作者:平章起 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导

1

党的十九大胜利闭幕后,全党全国人民掀起学习十九大精神的热潮。各高校采取多种形式推动党的十九大精神进高校、进课堂,广大青年深受鼓舞、倍感振奋。青年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如何使党的十九大精神浸润青年学子心,使青年学生深刻体认其责任和使命,是当前各高校需要深入探索的一个重大课题。

按照新思想的要求培养时代新人

各高校要结合青年学生的特点和所处环境,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其思想政治工作应该首要回答的是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深刻的精神实质和丰富的时代内涵,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各高校要按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要求培养时代新人,引领青年积极主动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营造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浓厚氛围,为青年成长成才提供精神动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注入精神凝聚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聚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青年时期是价值观塑造的关键时期,高校理应将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融入青年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之中。要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青年学子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高校要引导青年学生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引导青年明确“两步走”战略安排,为青年履行责任和使命指引方向。

立足新时代的实践培养时代新人

对青年的教育不能脱离实际,要立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历史成就为培养时代新人提供了实践基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为培养时代新人提出了新的挑战、提供了新的机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单一的思政课教学形式与青年学生日益多元的受教育需要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青年学生个性多元、思维活跃,接收的信息呈多样性、瞬时性特征,传统思政课单一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明显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需求。面对这样的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结合时代特征寻找机遇,探索开展多样化、趣味性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实践教育活动,一方面要尽可能满足青年学生的需要,另一方面也要达到培养时代新人的目的。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在这个过程中,青年学生大有可为。青年学生的责任和使命是由国家发展战略决定的,按照这一战略安排的要求培养时代新人,就是要时刻提醒青年学生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发展大局相结合,就是要引导青年以国家的战略安排引领自己的发展方向、确立人生目标,就是引导青年要坚忍不拔、锲而不舍,奋力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壮丽篇章。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