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南海珊瑚覆盖率减少80%? 他们只为重建那片海洋天堂

2018-01-30 16:36:59 李明子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责任编辑:林晨   我来说两句

失败堆出来的经验

“能在海底种植10万平方米的珊瑚,都是靠失败的经验堆出来的。”黄晖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早在2008年底,张浴阳等人就在三亚做过简单的珊瑚野外繁育实验。他们在三亚西南端的鹿回头海域放置了一些铁架,把培育的珊瑚幼体连同附着基一起固定在铁架上,观测其在海中的生长情况。

试验结果并不乐观。张浴阳介绍说,当时试验了5种珊瑚,死亡率高达95%,主要是三亚人为建设等活动导致近岸淤泥增加,沉积物过多,造成珊瑚部分组织死亡,最后全军覆没。

“这也说明,人工恢复试验点暂时不宜设在鹿回头。”黄晖总结说。她一直主张,人工修复只能是小范围、关键点、有特殊需求的地方,需要把造成珊瑚死亡的环境压力因素全部去除,才有可能实现修复。

2010年,黄晖团队接下在西沙永兴岛修复珊瑚的国家课题,其中包括约1公顷的示范区。他们在那里试验了铁架悬挂和放置人造礁体等修复技术。经过3年培育,示范区的珊瑚覆盖率有所回升,但由于位于潟湖内,水浅、温度高,效果并不理想。“现在回过头看,那里的修复价值并不是最高的。”黄晖说。

吸取经验教训,从2013年起,黄晖团队开始尝试多种培育方法。

他们先在西沙永乐环礁南侧的晋卿岛采用“底播”的方法:用硬塑料网将海底已经死亡的珊瑚覆盖,然后将采集到的珊瑚断枝固定在一种特制的塑料海床上。2017年夏天验收时,实验区的单位平方米的珊瑚数量是方圆150米范围内未修复区域的2至3倍,珊瑚数量从修复前每平方米2.5株增长到了19.3株。

在三亚北部的项目,是黄晖与海南省海洋与渔业科学院的合作。由于珊瑚必须附着在坚硬物体上才能生长,这次尝试将珊瑚移植在不锈钢礁基上,成活率达到了90%,到2014年10月相继移植了3500余株造礁石珊瑚。

2015年,黄晖团队又接下西沙群岛七连屿赵述岛的珊瑚修复项目。

与以往试验地点不同,赵述岛北侧有一排岛,可以阻挡东北季风引起的风浪,但南侧是开放水域,受西南季风和台风影响较大,因此,需要想办法降低水流动力对珊瑚幼苗的损害;加之附近海域以沙质海底为主,质地松软,缺少坚硬附着物,不能直接用“底播”的办法把珊瑚种在沙子上。

黄晖团队借鉴了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的修复方法——苗圃树。在水下5米到15米的深度,放置一根2米多长的PVC管“主干”,主干上每隔约40厘米再垂直固定另一根PVC管当做“树枝”,多根PVC管构成一棵“树”,底部用绳索和鸭嘴锚固定在沙质海底,上方悬挂浮球,以保证苗圃树垂直立于水中。实验员们将采集到的合适的鹿角珊瑚断枝,固定在苗圃树的“树枝”上,平均每条枝干可以悬挂10段小珊瑚。

对于不适合采用悬挂方式的脆弱断枝,他们便使用苗圃床:把硬质塑料网格剪成一张2米见方的“床面”,以拼成“田”字型的PVC管加以固定,苗圃床四角同样由绳索和鸭嘴锚固定,依靠浮球悬浮在距海底约5米深处,那些易碎的、片状的珊瑚,便用绑带固定在苗圃床上。

“种珊瑚”的过程,是同时间、体力和精力赛跑的过程。一旦起风,便无法种植,全队人员除了躺在船上什么都做不了,连喝口水都会吐,遇上恶劣天气,更是只能收工到附近岛礁避风,短则三两天,长则一周。因此风平浪静的日子格外珍贵,需要快马加鞭,抢进度。

“租一艘渔船,一天就是两三万,每到避风的时候我们都郁闷得不行,又耽误工,又赔钱。”在黄晖看来,这是他们近十年种珊瑚的历程中最头疼的事。除此以外,她认为不存在什么困难,重要的是坚持。“做事情没有不难的,但不能把这些想成困难,要把事情化为一个个需要解决的小问题,就不存在困难了。”

张浴阳倒是对困难有更切实的体会——在水下卖力气,比地面上更费力。张浴阳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海底打锤”:将固定苗圃的鸭嘴锚打进沙底1米多深。张浴阳常常扛着16磅重的榔头,站在海底奋力抡锤,往往钉一个锚就要将近一小时,浮力常常阻碍抡锤,偶尔海浪来了,整个人还会被浪带“飞”。

“就像动画片里画的,风大时人整个被吹到空中一样,大浪把人整个卷起来,在水里漂,全靠用手使劲抓住海底的礁石,才能固定住自己。”张浴阳说,平时潜水,一个氧气瓶可以用40分钟到1个半小时,但干“海底打锤”这样的力气活时,20分钟就能把一瓶氧气耗尽。

在南海海底进行“植树造林”的工程已经持续了近十年,但在黄晖看来,这对珊瑚礁生态系统的恢复来说只是一个开头。

“要看到效果,还需要再等十年吧。”今年49岁的黄晖不喜欢“种珊瑚”的工作和效果被别人夸大,但也期待着自己多年的研究能够有所收效。

他们对赵述岛的珊瑚恢复项目抱有更大期待。因为这里的深水环境更适合珊瑚,生长空间也更大,一旦移植的珊瑚恢复生长,会比之前实验项目更加漂亮和壮观。

黄晖笑谈,相比十年前,如今的珊瑚养殖和修复项目“更吃香”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热爱并享受保护珊瑚的工作,这使她对珊瑚修复项目的前景感到乐观。未来,她希望能在西沙试验“海洋牧场”的概念,培训当地渔民加入珊瑚修复的队伍,借鉴林场改革的经验,帮助渔民转产转业。

“我还是挺乐观的,”黄晖说,“就算我退休了,还有我的学生,还有其他年轻人,只要想努力做好,就一定可以做到。”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