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7日,在山西省平顺县虹梯关乡,杨银科(右)在和几位村民聊天。一个瘦小的身躯,背着沉重的邮包,在太行山崎岖的小路上艰难行走。在山西省平顺县虹梯关乡的太行山深处,有一条被当地人称为“太行天路”的崎岖山路。今年60岁的杨银科从1987年开始,日复一日地在这里穿行,累计行程近20万公里,为分散而居的村民们送去信件、包裹和报刊。一根拐杖、一个邮包,就是杨银科的全部行囊。凌晨5点多,杨银科就要从佛堂村家中出门,经由陡峭崎岖的“天路”下山,8点左右到山下的芣兰岩村接收当天的报纸、信件和包裹,进行分拣后,便前往虹梯关乡山下的各个村子投递邮件。中午时分,杨银科回到芣兰岩村简单吃点午饭,就又背着邮件上山,第二天再把邮件送到山上的各个村子。冬日的太行山上,小路被积雪覆盖,一不留神就会摔倒。杨银科肩上扛着邮包,小心翼翼地穿行在山路上,回到家中已是晚上六七点钟。在工作的前20年,杨银科一直徒步背着邮包走在大山中。虽然现在有了摩托车,但由于路况的原因,很多偏远山村的邮件依然需要步行才能送达。 30余年,杨银科从山顶到山脚,又从山脚到山顶,背烂了几十个邮包,穿烂了不知道多少双鞋。哪怕风雪再大,杨银科都会及时地将信件、包裹和报刊送到村民手中。谈及自己的工作,杨银科说:“只要我干一天,就要及时、准确地把邮件送到乡亲们手中。现在就是希望等我退休的时候能有个接班的人,有人能替我干了,我就放心了。” 新华社记者 詹彦摄
(图片故事)(2)天路·邮差·三十载
(图片故事)(3)天路·邮差·三十载
1月18日,在平顺县虹梯关乡佛堂村,杨银科将报纸、信件等打包准备出发。新华社记者 詹彦摄
(图片故事)(5)天路·邮差·三十载
(图片故事)(6)天路·邮差·三十载
1月17日,杨银科背着沉重的邮包在太行山崎岖的山路上行走。新华社记者 詹彦摄
1月17日,在平顺县虹梯关乡芣兰岩村,杨银科将包裹交到村民手上。新华社记者 詹彦摄
1月17日,在平顺县虹梯关乡芣兰岩村,送完山下几个村子的邮件已是下午2点多钟,杨银科抓紧时间吃面条准备上山。新华社记者 詹彦摄
1月17日,在平顺县虹梯关乡虹霓村,杨银科(左)将包裹交到村民手上。新华社记者 詹彦摄
1月18日,在平顺县虹梯关乡西井山村,杨银科将报刊送到村民手上。新华社记者 詹彦摄
1月17日,在平顺县虹梯关乡梯后村,杨银科将邮件交到村民手上。新华社记者 詹彦摄
1月17日,在平顺县虹梯关乡梯后村,杨银科将包裹交到村民手上。新华社记者 詹彦摄
1月17日,在平顺县虹梯关乡太行山深处,杨银科在送邮件的路上。新华社记者 詹彦摄
1月18日,在平顺县虹梯关乡佛堂村,杨银科的妻子杨许英在整理鞋底,准备帮杨银科做新鞋。这些年,杨银科不知道穿烂了多少双妻子做的鞋。新华社记者詹彦摄
1月17日,在平顺县虹梯关乡虹霓村,杨银科在为村民送邮件。新华社记者 詹彦摄
1月18日,在平顺县虹梯关乡佛堂村,妻子杨许英目送杨银科出发送邮件。新华社记者 詹彦摄
1月17日,在平顺县虹梯关乡,杨银科背着邮包走在去虹霓村的路上。新华社记者 詹彦摄
1月18日,在平顺县虹梯关乡太行山深处,杨银科背着邮包走在邮路上。新华社记者 詹彦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