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领航新征程】电动自行车新国标新在哪里

2018-01-17 11:12:54 刘坤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责任编辑:林晨   我来说两句

  

   光明日报记者 刘坤

外卖送餐要骑,短途上班要骑……近年来,轻便、快捷的电动自行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然而,随着电动自行车数量的增加,由其引发的交通事故、火灾等安全问题也逐渐凸显。

1月16日起,由工信部、公安部等四部门联合组织修订的《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国家标准报批稿向社会公示30天。当前,我国电动自行车行业呈现出怎样的发展态势?为何要重新修订强制性国家标准?

从2016年4月11日起,北京长安街及其延长线等10条道路禁止电动二轮车通行,违者面临罚款等处罚。新华社发

“超标车”造成安全事故多发

“我国电动自行车行业经过多年的发展,产业规模跃居世界第一,年产3000多万辆,目前全社会保有量约2亿辆。”工信部消费品工业司司长高延敏16日表示,电动自行车产品逐渐成为消费者日常短途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

然而,高延敏也提到,电动自行车行业在便利人民群众生活的同时,也存在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比如单方面强调量的扩张,在产品品质和安全性能提升上投入不足,导致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供给不足、价格战频繁、安全事故多发,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还有较大差距。

近年来,不少电动自行车产品逐渐变得越来越大、越来越重、越来越快,部分指标超出了现行标准的规定,被群众称为“超标车”。例如,现行标准规定电动自行车最高车速不超过20km/h,但目前实际使用中的部分电动自行车产品最高车速超过40km/h;现行标准规定整车重量不超过40kg,但目前部分电动自行车整车重量超过70kg。

“这些产品性能上接近或达到电动轻便摩托车,引发的交通安全事故时有发生,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高延敏说。

据统计,2013年至2017年,全国共发生电动自行车肇事致人伤亡的道路交通事故5.62万起,造成死亡8431人、受伤6.35万人、直接财产损失1.11亿元,5年来,电动自行车肇事致人伤亡的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年均分别上升8.6%和13.5%。

 新标准堵住两大漏洞

2017年11月8日,深圳居民陈某醉酒驾驶一辆超标电动自行车被交警查获,经检验,陈某驾驶的电动自行车重量达98公斤、时速可达60公里,检验认定为摩托车;陈某因涉嫌危险驾驶罪被判处拘役1个月。

对此,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副局长李江平指出,根据相关法律、标准,超标电动自行车性能接近摩托车,实质上属于机动车。但诸多超标电动自行车生产销售企业违规生产销售超标车辆,将超标车辆包装成“非机动车”,并宣传无需取得机动车号牌、无需取得机动车驾驶证即可驾驶,误导了消费者,也扰乱了管理秩序。

如今,电动自行车行业虽然经济总量不大,但与人民日常生活有着密切关系。

记者了解到,现行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通用技术条件》(GB17761-1999)于1999年发布实施,由于制定年代较早,以及当时行业和产品还不成熟,标准内容存在一定局限性,已不能很好地规范行业的发展。

据介绍,此次公示的新标准提升了电动自行车的安全性能,由原来的部分条款强制改为全文强制,增加了防篡改、防火性能、阻燃性能、充电器保护等技术指标,调整完善了车速限值、整车质量、脚踏骑行能力等技术指标。其中,最高车速由20km/h调整为25km/h,整车质量(含电池)由40kg调整为55kg,电机功率由240W调整为400W,并对具有脚踏骑行功能进行了强制性规定。

“新标准堵住了两大漏洞。”高延敏解释说,第一个漏洞,即现行标准是部分条款强制,修订后改为全文强制,所有条款必须强制执行;第二个漏洞,即现在电动自行车出厂以后有改装现象,导致速度超出现行标准规定,因此在新标准中增加了防篡改的要求,防止产品出厂后进行改装。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