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理上网来 辉煌十九大】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2018-01-16 12:38:26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作者: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国家农业农村发展研究院研究员李军

2018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明确乡村振兴战略路线图及重点任务的同时,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的途径之一在于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这是立足于国情农情做出的具有战略意义的部署。

【理上网来 辉煌十九大】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衔接,其意义并不低于发展新型经营主体。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农业经营中小规模的兼业农户仍然会占大多数,他们仍将是我国农业生产经营的主要组织形式。据统计,我国40%的耕地是由280万家的各类型新型农业主体负责经营,而剩下的两亿多农户经营着另外60%的耕地,农业生产仍是以普通农户为主的家庭经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要将小农户纳入现代农业发展,走共同富裕、共同振兴之路,这也是新时代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必然选择和必由之路。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了必须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质量兴农之路。要将小农户纳入现代农业发展,就要彻底改变传统小农一家一户单打独斗的生产现状,大力发展社会化服务体系,把千家万户的小农生产联结起来,实现小农户和大服务的对接,以此形成规模、提高效益、节本增效,引导小农生产实现农业现代化,解决当前农业生产中面临的“谁来种地”“如何种地”等突出难题。只有保证小农户不落伍,才能真正的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实现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

目前,我国社会化服务主体多层次格局初步形成,服务内容逐步多元化,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以政府公共服务机构为主导、多元化市场主体广泛参与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已初具规模。随着农户经营规模的扩大,农业生产对信息、资金、机械等生产要素的需求随之增加,且经营风险也明显加大,农户难以独立完成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客观上需要社会化服务为其提供支撑。但是这些服务更多的提供给了新型经营主体,而很难在占有多数地位的小农群体中普及,其中原因有三点:

首先,实地调研发现,与种植大户相比,小农户在产前和产后环节的满足率要相对低。而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在于小农户受到教育水平有限、认知能力不足等客观条件的制约,获得信息金融等类的服务渠道受限;而大户自身经营者素质和运营能力较强,与企业、相关机构或者政策导向联系紧密,从而使两者在产前、产后环节具有较大的差距。

第二,小农户地块不连片、不规则,种植产品不一致等问题,许多社会化服务难以对零散的普通小农户开展,客观条件的限制使小农户无法参与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中。

第三,当前社会化服务带来的节支增收效益没有吸引力。因此对于普通小农户而言,即便社会化服务供给条件齐全,也不会有强烈的意愿去购买。

当前,小农户对社会化服务需求有着较为明确的指向,产中各环节的服务意愿已基本满足,而产前和产后环节服务的需求与实际购买情况差距较大。其中,差距最大的为价格信息、介绍贷款和信贷担保服务。产后服务中差额前三的分别为晾晒烘干、市场信息和粮食仓储。由此可见,在完善产中服务环节的同时,发展产前、产中、产后全产业链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十分必要。

未来随着我国农业和农村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小农户对社会化服务需求会继续增加。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强化乡村振兴制度性供给。作为一项农业生产经营机制的政策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符合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既能破解“小农户”难以实现“大生产”的难题,又有利于促进农民工稳定就业和社会化服务组织等发展,是实现小农户联结现代农业的重要渠道。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