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流感来了,为什么儿科也跟着“打喷嚏”?

2018-01-13 22:38:41 李鲲、侠克、杨思琪、张玥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陈勍   我来说两句

新华社天津1月13日电 题:流感来了,为什么儿科也跟着“打喷嚏”?

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 张建新

11日下午,天津海河医院因医生病倒而停诊的儿科门诊复诊,由天津市卫计委协调派出的儿童医院两名医生前去出诊,保证周边患儿就医。

此前,该医院的儿科医生因为流感季过劳而全部病倒而停诊的消息引发了网民对“儿童看病难”“儿科医生缺乏”话题的新一轮热议。

这次流感有点“猛”

2017年末,全国各大医院流感患儿增多,高峰期北京儿童医院日门诊量超过万人,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一天门诊量破纪录地超过13000人次。在天津,去年12月全市儿科门诊总诊疗人次环比11月增长41%;急诊总诊疗人次环比增长68%;新增住院患儿环比增长27%。儿科医生超负荷工作甚至累趴下,依然无法满足孩子们的看病需求。

“看病三分钟,排队八小时”“没被流感打倒,却被医院里无休止的排队等候折磨疯了”“没在流感高发季去儿科看过病,就不足以谈人生”。这是许多患儿家长的感慨。

为满足儿科患者的诊疗需求,各地积极调配医疗资源,多措并举。在北京儿童医院,70多岁的老专家也参加了门诊和急诊的诊疗工作。天津去年12月份全市儿科门诊每日出诊医生人数增加了42%,儿科急诊每日出诊医生人数增加了36%,很多医护人员早班连中班,下了夜班还接着出诊。

哈尔滨市儿童医院从2017年11月开始进入流感高发期,哈尔滨市儿童医院的门诊量从以往的1800多人次,上升至2300多人次,一线医生一天的门诊量达到一百多人,没时间喝水、上厕所。“就这样还有一些病人挂不上号、看不上病,我们也是能多看一个是一个。”

儿科医生紧缺问题凸显

其实,每年这个季节,类似的“看病大战”都会在儿科的门急诊上演,流感季儿童看病难的问题根源是儿科医生的长期缺乏,加上二孩政策放开,儿童患者就诊数量增加,儿科医生紧缺问题更突出。

2016年5月,国家卫计委发布的《关于加强儿童医疗卫生服务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每千名儿童执业(助理)医师数达0.69名。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分会联合发布的《中国儿科资源现状白皮书》中提到,按照这一目标,儿科医生数量缺口近9万人。

“小患者表达能力差,还有相当部分甚至不会说话,描述病情全靠家人,儿科的疾病严重程度和复杂程度不亚于成人,病情变化快,因此儿科医生需要更好的判断能力和沟通能力。”天津市卫计委妇幼处处长张宏说。

而且给孩子看病人力、物力、技术等成本更高,纠纷多,风险也更大。一位儿科医生告诉记者,同样是看病,儿科医生需要花更多时间哄孩子,控制孩子情绪。但各种成本并没有在医疗定价体系中有所体现,儿科医生也没有因为劳动力的紧缺而享受到红利。“儿科医生的付出多,但收入可能还不如其他科室的医生,不少儿科医生转行了。”

过去由于医学本科教育中取消了儿科专业,儿科医生的供给减少,目前虽然开始恢复招生,但儿科医生的培养是需要周期的。哈尔滨市儿童医院副院长李怀宁介绍,当前病床数和门诊、住院的病人数都在增加,但是医护人员数量增加缓慢。“一些护士都是合同制,这让儿童医院处在一个尴尬的境地,好的不愿意来,赖的医院不想要。”

为了加强儿科人才队伍建设,天津从2016年起推出了10项岗位吸引措施,比如给儿科岗位专项补贴,按照每年每人本科生1.2万元、硕士生2万元、博士生3万元,使儿科医师绩效工资不低于本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平均水平,加大儿科医师招聘力度,强化儿科高层次人才培养等等。2016、2017两年天津全市新增儿科医师237名。

守住基层 分级诊疗是解决问题关键

吴女士的儿子在这次流感中不幸中招。孩子发烧第二天,她不淡定了,抱起孩子直奔一家三甲医院。孩子吃了药仍不见退烧,放不下心的她又带着孩子跑了两趟医院才算是踏实了。张宏告诉记者,天津目前每千名儿童执业(助理)医师数是0.65名,缺口并不是很大,但是每次流感爆发儿科门诊还是人满为患,这里面有疫情的问题,也有国人就医观念、就医习惯的问题。

一位姓赵的儿科专家说,我们的孩子一生病家长就焦虑不堪,恨不得病生在自己身上,立刻就得带孩子去看病,而且必须去大医院看。其实,相当一部分孩子在家里休息,多喝水,对症治疗,不用去医院就能痊愈,还有些情况在基层医院,受过培训有一定临床经验的医生是可以治疗的。

天津市卫计委基层卫生处处长雷勇说,要真正解决儿童看病难的问题,需要合理配置医疗资源,大力培养合格的全科医生,患者就医实现合理分流,才是根本方法。雷勇说,随着基层医生的逐步成熟,各项政策措施的不断出台并真正落实,人们就医理念的变化,看病难问题才会逐步解决。(参与采写:李鲲、侠克、杨思琪、张玥)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