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长春1月7日电 题:前行,是最好的怀念——写在黄大年逝世一周年 大树倒下了,树根还在 火把熄灭了,火种还在 您走了,您的精神还在,您的事业还在 ——题记 新华社记者郎秋红 李双溪 一月的长春,雪花飘舞。 带着剑河的波光而来,随着飘舞的雪花而逝。 一年前的一月八日,著名地球物理学家黄大年英年早逝,离开他钟爱的讲台,离开他热爱的科研事业。 地质宫507,黄大年办公室的桌椅依旧,小白板上的板书依旧; 墙上,是黄大年和家人、学生的合影,他神采飞扬,微笑依旧。 他已经走远,但他又从未离去。 心有大我,至诚报国。一年来,黄大年的名字在神州大地广为传颂,他的故事点燃无数心灵,激励着无数人奋力前行…… 精神的火炬,照亮无数人的心灵 于平,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黄大年生前助手。 去年7月初,她与其他四位成员一起参与黄大年事迹宣讲团,冒着近40℃的高温,奔赴北京、南京、上海、武汉、南宁、西安等6个城市,行程8000多公里,平均2天一个城市。 一年来,于平前往20多个城市,做了40多场宣讲。 从前,她与黄大年朝夕相处,她只记得他认真,他严格,他忙碌……她认为他是“科研疯子”“拼命三郎”,但她从来没有想过为什么。 每一次宣讲,都是一次回忆—— “你们一定要出去,出去后一定要回来。” “中国要由大国变成强国,需要有一批‘科研疯子’,这其中能有我,余愿足矣!” “在科学方面,我没有对手、也没有朋友,只有国家利益。”…… 每一次宣讲,都是一次洗礼—— “每一次宣讲,我们就更走进他的世界,就更懂他。”于平说。 一次,在福建师范大学做完报告,一位女生拦住她,泪流满面地说,以前不知为什么学习,今天听您讲完黄老师,我找到了求学的本心:努力学习,求知报国。 那一刻,于平豁然开朗。 每一次宣讲,都是一次点燃—— 党员干部、海外学人、归国华侨、大学师生……这一年,宣讲团走过的地方,人们纷纷表示,要学习黄大年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如祖国需要,我必全力以赴。”…… 在吉林大学黄大年纪念室,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在留言簿上写下自己的感怀: “向大年老师学习,把个人的生命与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 “振兴中华,乃吾辈之责”; “秉黄老师之志,共行共珍惜”…… 在吉林大学附属中学小学部,越来越多的孩子知道了“黄爷爷”,也种下了学习报国的种子…… 黄老师在的时候,507的灯光通常会亮到后半夜。于平说:“现在,虽然再也看不到507的灯光,但黄老师在无数人的心中点燃了不灭的灯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