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科技 > 正文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经费清单浮现 600余项目分食130亿

2018-01-05 07:51:29  来源:经济参考报  责任编辑:林晨   我来说两句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经费清单浮现

经过四个批次的陆续发布,国家2018年重点研发计划经费分配清单几成定局。《经济参考报》记者从科技部获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8年申报指南发布已进入收官阶段。截至目前,共公布40个专项,600余个小项。涉及社会发展、高技术研究、农业科技和基础研究等四大领域,共计经费预算超130亿元。

根据申报指南,在重点研发计划资助的上述四大领域中,资助力度最大的属社会发展领域,其项目数和经费预算数占比达41.7%和34.8%,其中公共安全风险防控与应急技术装备获得资助最多。高新技术领域的项目数量为162项,占比25.2%,但经费高达44亿元,与社会发展领域接近。其中,新能源汽车、增材制造与激光制造经费预算分列该领域的前两位,成优先布局行业。

数据显示,在社会发展领域的14个专项中,公共安全风险防控与应急技术装备成最大“赢家”。近三年的经费达31亿元,每年均稳定在10亿元左右。而增材制造与激光制造、云计算和大数据两个专项拟立项项目数和经费数均稳步上升,两者2018年的项目数和经费占2016年至2018年总数的40%。另外,今年对医学有关方面的投入也不可小觑,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等五个医学专项共获资助12亿元,占本年度社发领域预算的1/4,而2016年至2018年医学类的项目资助达62亿元,占社发领域三年预算的30%。

对此,中国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李红军博士向《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研发计划经费的分配折射国家对某个行业未来的重视程度。公共安全保障作为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急需大力提升我国公共安全预防准备、监测预警、态势研判、救援处置、综合保障等关键技术水平,为健全我国公共安全体系、全面提升我国公共安全保障能力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而云计算和大数据近年来发展迅速,是新科技浪潮下的新生事物,也正逐步得到国家和社会的关注。另外,今年我国在重点研发方面,在加强硬件设施建设研究的同时,对人类身体健康的投入也在加大。

未来两年,除了轨道交通、高性能计算等领域在经历多年高投入之后,正逐步进入“消化期”外,每年的吸金“大户”社会发展领域的投入其实在下降。数据显示,2016年、2017年和2018年我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社会发展领域项目数分别558、360和268项,经费投入分别为103亿元、62亿元和47亿元。不过,由于项目数和经费同步下降,单项平均资助强度并未减弱,平均每项研发费用在2000万元左右。

“这主要与各行业科学研究的周期特点和国家对行业的优先布局有关。”对此,李红军表示。“比如,大气污染成因与控制技术研究和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两个专项经费3年资助经费达到22亿元,说明国家对人民群众普遍关注、影响人民身心健康的大气污染已经开始重视,并力图通过包括科技在内的各种手段来解决这一问题。而对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的强大支持,缘于国家建设海洋强国的需求。”李红军说。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2018年的定向申报指南较往年有明显的增多。这些定向项目主要集中在和人类医疗健康有关的专项。针对突发性传染病、慢性重大疾病、数字化诊疗方面的问题,今年在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等4个专项中共设置了26个项目、5.3亿元经费。此外定向项目还包括畜禽重大疫病防控与高效安全养殖综合技术研发和雄安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项目。

对此,李红军坦言,定向指南主要考虑短期内关注的热点、突发事件,或者长期得不到解决问题而指定在一定范围内、由特定单位组织申报的项目。“以雄安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为例,其被列为典型脆弱生态修复与保护研究专项的一个定向项目,作为‘千年大计’,反映出政府要从科技手段来打造一个环境友好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雄安新区,告别以往‘建新区、盖新房、造污染、毁环境’的建设套路。”李红军表示。

李红军指出,项目承接单位应当完善内部信息公开制度,明确单位内部信息公开的责任主体、程序、方式、范围和期限等,除涉密信息外,财政科研项目预决算、预算调剂、资金使用、研究成果等情况均应以适当方式在单位内部公开。要充分运用信息公开的手段,加强内部监督和管理。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