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中国梦·践行者】直播乡村挖红薯捉泥鳅 这位90后小伙“有戏”

2017-12-29 23:44:56 陈诗蓝 来源:大洋网  责任编辑:房小奇   我来说两句

乡土视频成精神“农家乐”

两个月里,曹欢拍了五六十个搞笑视频,第一个月收入一千多,第二个月收入就接近五千。尽管收入增长迅速,但他发现支出也猛涨。更让他受打击的是,他收到了不少批评他的私信,“说我演技太差了,看不下去,低俗之类的。”曹欢乐呵地自认“演技不好”。

拍了两个月,搞笑类的题材也差不多想尽了,此时正逢暑假,家里正在收谷子,曹欢便决定回家帮忙。收谷子时弟弟也在家,曹欢便请弟弟帮他拍了一段,用手机剪辑出来放在网上。视频里山连着山、云挨着云,蓝天下金黄色的稻田里,辛勤劳作的农人在山路上挑着谷子回家,这朴素而真实的收谷子视频让许多网友大呼“想起了童年”。这些网友大多在城市工作或生活,有的已远离家乡多年。

此后,曹欢开始将自己家每天的生活拍摄下来,剪辑完传到网上。收稻谷、抓螃蟹、挖红薯、摸鱼,在一条抓稻花鱼的视频里,曹欢在一块即将干涸的稻田里抓了几百条小鱼,放生到有水的稻田里,大的带回家吃,他渴了就喝稻田旁边的山涧水。这条视频迄今播放量达到191万。

他的视频传播量越来越大。有人留言感激曹欢,因为在他这里“能看到真正的乡土”,除了那些对他的视频感同身受的农民工粉丝,也有许多向往农村生活的城市人成为他的忠实粉丝,他的视频成了许多粉丝精神上的“农家乐”。

他的事迹甚至也让村里的一些小伙子萌动了回乡创业的念头,在此之前村里几乎没有年轻人,有的话也只是做运货、开车之类的工作。而如今,曹欢的弟弟和堂弟都放弃了在外打工,选择回家拍视频。“他们现在每个月收入超过五千吧,反正比打工好点。”曹欢觉得很欣慰,自己也能为家里人做点事情。

5年拍摄1000个村庄

曹欢发现,他的模仿者越来越多。他开始有些焦虑,自己家乡的题材差不多拍尽了,跟风者众多,自己还能拍些什么呢?

这时,有一位湖南粉丝建议曹欢去他家乡拍摄,这个提议让曹欢开始有了新的计划:在5年内拍摄1000个村庄的10000户人家,曹欢将之称为“千村万户”计划,从今年3月份开始,他便去了多省拍摄自己的农家视频。

“千村万户”计划并不难实现,每天曹欢都会在私信里收到上千条邀请,这些粉丝往往会热情建议他去自己的家乡拍摄,粉丝联系好被拍摄对象,曹欢只需和摄影师两人乘车去往粉丝家乡,住在粉丝家里。“他们都很热情,有一些甚至会专门从工作地点回来接我,完了再回去。”曹欢很感激粉丝对他的招待。

最近的两个月,为了节省路费,他一直都待在湖南省,如今他刚结束湖南怀化的拍摄,即将去下一个市。

每次出行,曹欢和摄影师都需要背着所有摄影器材,大包小包,穿山越岭。一次在云南拍摄放牛放羊的视频时,他们需要上到海拔三千多米的草原上,在下面时曹欢还穿着短袖,上了草原曹欢觉得自己被冻得无法伸展躯体,即使如此他依然坚持拍了两个多小时。

也不是所有的粉丝都能守信为他联系好当地村民,有几次长途奔袭去了当地,曹欢却被人放了鸽子,“那就要开始寻找下一个地方,有些心累吧。”

他每天几乎都在凌晨之后入睡,偶尔需要忙到三四点,第二天又得早起去下一个拍摄点。

他并不打算回家拍摄,“我觉得要跟着时代去走,每天看些新的东西,不能一直走原来的路。”

帮到村民有成就感

短短一年,曹欢觉得自己成长迅速,他遇到了很多给他惊喜和感动的人。在湖南,他遇到过一位八十多岁的阿婆,每日清晨四点多挑着自己种的菜去集市上卖。在和阿婆聊天过程中,曹欢了解到,原来阿婆并不是无人赡养,子女每月都会打钱来,也反对她出来卖菜。“她说不想花,从苦日子过来的闲不住,难道每天在家里坐着看电视嘛。”曹欢随后买下了阿婆摊子上的全部小芋头,“她让我很感动”。

在云南,曹欢拍摄了当地的火把节、泼水节,在自己的家乡,他拍摄了传统的苗族新年。

他的视频不仅能满足粉丝们对故乡的思念,还真正地帮助了当地人。在一个视频中,他拍摄了一个工作了三十五年的乡村教师,以及父母都已离去的三兄弟。视频发出后,有爱心组织为那所小学捐献了物资,并承诺一直资助三兄弟直到他们上大学。

这让曹欢很有成就感,“至少粉丝可以在我这里看到全国的风俗习惯,有些视频对当地的老百姓也有帮助。”

(文、图/广报记者陈诗蓝)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