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出租车市场再起风云 嘀嗒和滴滴,谁在说谎?

2017-12-26 10:48:32 银昕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责任编辑:林晨   我来说两句

专家称,出行市场有竞争才有更好的服务

在嘀嗒拼车与滴滴出行陷入各执一词的“口水战”之时,出租车司机则在享受着久违了的“好时光”,用小曹的话说,“终于又有竞争了!”

“恢复竞争”给小曹的第一个好处是嘀嗒对每一位推荐嘀嗒拼车给乘客的出租车司机10元钱奖励,此外许久未见的对乘客端的补贴政策“重现江湖”。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下载了嘀嗒拼车,在不到两周的时间内已经积累了9张使用出租车时可用的优惠券,减价券在几元至十几元不等,折扣券则均为8.8折。虽然与当年滴滴、快的“价格战”时动辄二十几元甚至几乎免费乘坐的优惠幅度无法相比,但对出租车司机来说,似乎又看到了希望,“我觉得市场变得又有活力了。”小曹说。

据了解,嘀嗒拼车正在积极布局北京市内的大型出租车公司。嘀嗒拼车称,北京银建的士管理有限公司旗下的银建、金建、金银建等10余家分公司都在号召司机们安装嘀嗒拼车出租车司机端,嘀嗒拼车还将“提高出租车司机的收入”当做自身服务的宗旨之一。

但小曹对此却并不十分“买账”。“在我看来嘀嗒拼车与滴滴,还有此前的快的没有什么本质区别。都想通过出租车市场拉流量而已,是为平台,而不是为司机‘多赚钱’。”不过,他也认为,多家竞争的局面会使任何一家都不敢乱来,“不能让某一家说什么就是什么”。

目前,业界对“恢复竞争”的呼声高涨。“在滴滴和快的以及滴滴和优步竞争的时候,市场上还没有这么多对叫车难和打车贵的抱怨。”北京邮电大学信息经济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曾剑秋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认为,目前的市场发展还不够稳定,按照惯性继续下去,对消费者也会有不利。国家发改委城市中心综合交通研究院院长张国华则更直接地说:“现在我们能更清楚地看到,在出行市场上有竞争才有更好的服务。”

滴滴通过出租车流量向快车导流?滴滴表示否认

小曹告诉记者,在出租车市场只被滴滴出行一家软件服务时,他基本没有接到过距自己位置3公里之内的出租车订单,“凡是派给我的单,一律3公里之外,乘客上车后告诉我周围全是空车,他也疑惑为什么要一个3公里外的司机来接我,对滴滴的这种算法我表示不理解。”

虽然“不理解”,小曹还是给出了大多数同行的“猜测性意见”:滴滴希望通过出租车的流量向快车服务导流。

针对出租车司机质疑的“导流”一说,上述滴滴人士表示否认,“滴滴的派单算法的确遭到质疑,但其本身的运行机制十分复杂,很难向外界清晰地阐明。”

据业内人士介绍,滴滴快车和专车两个事业线于2016年10月上线了名为“谷雨”的管理系统。在谷雨系统里可以实时看到每个司机当天的数据,有多少订单被取消、差评和乘客投诉,“司机诊断”功能会给每个司机出具一个诊断报告和建议,通过系统发送给司机。上述人士称,滴滴希望推动此系统在更多的出租车公司中使用。

然而,派单算法机制是如何运行的,滴滴则从未对外披露过。

“不导流,不派单,只做信息撮合平台”是在滴滴之后新进入出租车业务的企业经常提及的。据了解,嘀嗒和首汽均无类似于“快车”的业务,“拼车”“顺风车”和“专车”服务与出租车在价格和类别上均不直接对位竞争,首汽和嘀嗒“不导流”逻辑上基本成立。

但“不派单,只做撮合平台”在技术上是不成立的,上述滴滴人士表示,身处北京市昌平区的司机不可能在所谓“撮合平台”上听到北京市西城区的叫单,系统不可避免地要根据所处的地域为司机“挑拣”附近的叫车信息。

“必要的算法还是要有的,滴滴使用派单模式的初衷是提高乘客的乘车体验,不让乘客感到司机‘挑肥拣瘦’,此外司机也可以不选择派单模式,继续留在抢单模式中,目前两个模式是并行的。” 这位滴滴人士说。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银昕|北京报道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17年第50期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