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热背后需要冷思考 研究生求职是否真的更容易 图为武汉大学的自习室和走廊上都有备考一族 □楚天都市报记者 揭明玥 实习生 李莲杰 刘思云 熊金灵 摄影:楚天都市报记者邹斌 数据显示,最近三年,我省每年考研报考人数持续增长,增幅分别为0.6%、4.6%和12.7%。其中,报名参加2018年硕士研究生考试的人数为120774人,比上一年增加13638人,增幅为12.7%。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考研?学校和用人单位,如何看待持续多年的考研热?研究生队伍扩大,会否导致高学历“贬值”?连日来,楚天都市报记者走访了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湖北工业大学等多所高校,以及数场校园招聘会,对此进行了详细调查。 为何考研 大部分考生提到了“就业压力” 小龚今年刚从武汉大学土木建筑系毕业,去年考研的目标是华中师范大学物理系,分数不够,成为“炮灰”。今年,他在华中师大附近租了房子,一年租金大约3000元,平时过着教室、租处两点一线的生活。“我高中就想当老师,目标很明确,只有考研转个专业才能实现这个梦想。” 武汉理工大学车辆工程专业大四学生小刘,很早就决定攻读本校本专业的研究生。“国内汽车行业正在转型发展中,希望自己能在新能源及自动化汽车方向研究得更加深入一点。” 武汉晴川学院新闻专业大四的小邓,今年跨校报考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她说高中时偏科,没有考取心仪的大学,进校后对比了几所在汉部属高校的报录比,最后选定了奋斗方向。“本科毕业进入好的媒体单位并不容易,所以想通过考研,提升一下,让我以后的就业平台更高一点,选择更多一点。” 记者在武汉各个高校随机采访了30多名考研学子,发现本科生考研的原因各不相同,如考进名校提升就业竞争力;换感兴趣的专业,完成职业梦想;热爱学术研究,提升科研能力;家人的期待,自己想努力完成;也有的是因为工作不好找,先读几年书边走边看。 其中,绝大部分学生都提到了“就业压力”这一点。如湖北工业大学土木建筑学院,每年的本科毕业生还未毕业就被大型国企抢走,根据历年数据统计,该校就业率好的学院,研究生报考率就相对较低。 校企热议 研究生求职是否更有优势 那么,研究生真的比本科生更容易找到工作吗?昨日下午,记者来到湖北工业大学大学生活动中心,第二届互联网大学生就业节正在举行,25家企业提供了近600个岗位,涉及营销、工程技术、软件研发等行业,其中仅3家单位的部分岗位明确要求“研究生以上”。 在武汉大学一家国企集团的专场招聘会和华中师范大学一家上市公司的专场招聘会上,招聘岗位明确要求“研究生以上”的,占比也非常低。其中一家公司招聘经理沈先生介绍,专业性强一些的岗位,一般单位会优先考虑研究生,这和本身的工作性质有关,此外和领导的偏好也有一些关系,有的领导追求高学历,有的领导则认为学历并非是最重要的评判标准;对于专业素养要求低一点的,会优先考虑本科生,这样也可节省用人成本。“学历不等于能力,文凭不等于水平,用人单位最先考虑的还是应聘者的工作和学习能力。” 湖北工业大学学工部相关负责人也说,是否好就业,肯定与学生的学历水平有关,但更与其所学专业、个人能力和综合素质有关。对于某些专业,如想从事与医学卫生、生物技术等相关的岗位,读研是必经之路,但也有不少专业会更重视学生的实践。 价值衡量 研究生增多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与报考人数成正比的,正是各高校和科研机构不断增长的招生计划。据统计,近年来,我国高校研究生毕业生人数持续上升,虽然这几年增速有所放缓,但研究生毕业生人数依然再创新高,2016年中国研究生毕业人数达56.39万人,同比增长2.3%。 但随着研究生数量越来越多,关于高学历“贬值”的论调也出现了。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导董泽芳称,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人民物质水平提高,群众对教育价值的认识也有所提升,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正从大众化向普及化转型,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依然很旺盛,尤其是某些专业,研究生的需求量远大于每年的毕业生人数。研究生数量的增加是大势所趋,也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不能用传统的价值观来衡量现在的研究生,更不能说“贬值”。同时,将“找工作”作为衡量研究生的价值,是非常片面的。 记者在走访校园招聘会时,多家单位的人力资源负责人也都提到,虽然在入职的初期,不少单位在制定薪资时,研究生的薪资水平可能比本科生确实高不了多少,但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中,比如职位的晋升和薪资的涨幅上,研究生上升的空间却比本科生的更大。 专家建议 正确认识自己理性选择考研 不可否认,考研是不少本科生心目中一个不错的毕业选择。但记者走访发现,坦言考研是因为“看到宿舍都考研,自己就跟着报名了”,或“受父母之命”的群体也不在少数。湖北工业大学电气学院应届毕业生小荣说,根据进校时的规划,他最初的目标是就业,但父母都想让他继续深造,最终双方各退一步,在5个月前,他临时决定考研,但跨专业报考自己喜欢的金融系。 是不是所有学生都适合考研呢?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2014级辅导员韩芳介绍,在5年的学生工作经历中,她曾多次遇到考研一次失败,固执不找工作,而选择“二战”“三战”的学生。“学校鼓励学生朝更高的学术平台努力,但并不推崇跟风、盲目考研。毕竟这样时间成本太大,而且毕业后,工作经历也同样重要。” 韩芳认为,读研和未来发展好并不能划等号,社会各行各业具体情况不同,除了部分国企,大部分单位更注重学生的工作能力,而非学历。是否考研,学生应综合考量,理性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我们学校的学生读到大三时,会收到一份详细的调查问卷,校方会据此了解学生的意愿和职业规划,进行相应建议和辅导。”韩芳说,考研成功的学生,一般是目标明确、意志力较强、大学三年专业成绩靠前一点,且对自己定位较准的学生。“考研是一个长期过程,并非几月之功。考研路上并不拥挤,因为很多人半路就放弃了。” |
相关阅读:
- [ 12-22]教育部提醒“诚信考研”:勿听信辅导机构“保过”宣传
- [ 12-13]2018年考研倒计时:研究生的头衔还“值钱”吗?
- [ 11-29]理性考研有助研究生教育去泡沫化
- [ 11-27]“弃考族”:为找工作考研还是放弃考研
- [ 11-07]明年考研报名今起现场确认 报考点不接受补报名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