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精彩图片> 正文
分享到:

“神奇”·“神器”·“神匠”——揭秘中国对大洋深处的探寻

2017-12-19 15:43:02   来源: 新华网  责任编辑: 陈曦  我来说两句

  “科学”号在南海执行科考任务(7月27日摄)。

16世纪人类进入海洋,21世纪人类深入海洋。经过长期努力,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科学”号科考船投入应用为代表,我国快速挺入“国际深海俱乐部”。一批批海洋科考的“神工巧匠”前赴后继、齐心勠力,驾驭着各式国产“神器”,将一幕幕深海“神奇”呈现在世人面前……

新华社记者 张旭东 摄

  “蛟龙”号在天休热液区观察到的一处中低温烟囱群(3月21日摄)。

16世纪人类进入海洋,21世纪人类深入海洋。经过长期努力,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科学”号科考船投入应用为代表,我国快速挺入“国际深海俱乐部”。一批批海洋科考的“神工巧匠”前赴后继、齐心勠力,驾驭着各式国产“神器”,将一幕幕深海“神奇”呈现在世人面前……

新华社发

  这是“蛟龙”号在南海一冷泉区采集到的毛瓷蟹(2013年7月9日摄)。

16世纪人类进入海洋,21世纪人类深入海洋。经过长期努力,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科学”号科考船投入应用为代表,我国快速挺入“国际深海俱乐部”。一批批海洋科考的“神工巧匠”前赴后继、齐心勠力,驾驭着各式国产“神器”,将一幕幕深海“神奇”呈现在世人面前……

新华社记者 张旭东 摄

  “蛟龙”号在天休热液区发现栖息在海底硫化物上的海葵(3月23日摄)。

16世纪人类进入海洋,21世纪人类深入海洋。经过长期努力,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科学”号科考船投入应用为代表,我国快速挺入“国际深海俱乐部”。一批批海洋科考的“神工巧匠”前赴后继、齐心勠力,驾驭着各式国产“神器”,将一幕幕深海“神奇”呈现在世人面前……

新华社发

这是“发现”号遥控无人潜水器在西太平洋卡罗琳海山采集到的“深海小飞象”(8月21日摄)。

16世纪人类进入海洋,21世纪人类深入海洋。经过长期努力,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科学”号科考船投入应用为代表,我国快速挺入“国际深海俱乐部”。一批批海洋科考的“神工巧匠”前赴后继、齐心勠力,驾驭着各式国产“神器”,将一幕幕深海“神奇”呈现在世人面前……

新华社记者 张旭东 摄

这是“发现”号遥控无人潜水器在西太平洋卡罗琳海山采集的巨大珊瑚的根部,专家推测其年龄超过万年(9月4日摄)。

16世纪人类进入海洋,21世纪人类深入海洋。经过长期努力,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科学”号科考船投入应用为代表,我国快速挺入“国际深海俱乐部”。一批批海洋科考的“神工巧匠”前赴后继、齐心勠力,驾驭着各式国产“神器”,将一幕幕深海“神奇”呈现在世人面前……

新华社记者 张旭东 摄

这是通过“蛟龙”号载人潜水器获得的海底毛瓷蟹(白色)和贻贝(褐色)图像(2013年6月17日摄)。

16世纪人类进入海洋,21世纪人类深入海洋。经过长期努力,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科学”号科考船投入应用为代表,我国快速挺入“国际深海俱乐部”。一批批海洋科考的“神工巧匠”前赴后继、齐心勠力,驾驭着各式国产“神器”,将一幕幕深海“神奇”呈现在世人面前……

新华社发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副研究员汪嘉宁在科考船上查看样品(1月2日摄)。

16世纪人类进入海洋,21世纪人类深入海洋。经过长期努力,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科学”号科考船投入应用为代表,我国快速挺入“国际深海俱乐部”。一批批海洋科考的“神工巧匠”前赴后继、齐心勠力,驾驭着各式国产“神器”,将一幕幕深海“神奇”呈现在世人面前……

新华社记者 张旭东 摄

  这是“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10月3日摄)。

16世纪人类进入海洋,21世纪人类深入海洋。经过长期努力,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科学”号科考船投入应用为代表,我国快速挺入“国际深海俱乐部”。一批批海洋科考的“神工巧匠”前赴后继、齐心勠力,驾驭着各式国产“神器”,将一幕幕深海“神奇”呈现在世人面前……

新华社记者 郭程 摄

  “向阳红09”科学考察船吊起“蛟龙”号载人潜水器(2013年7月3日摄)。

16世纪人类进入海洋,21世纪人类深入海洋。经过长期努力,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科学”号科考船投入应用为代表,我国快速挺入“国际深海俱乐部”。一批批海洋科考的“神工巧匠”前赴后继、齐心勠力,驾驭着各式国产“神器”,将一幕幕深海“神奇”呈现在世人面前……

新华社记者 张旭东 摄

更多>>相关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