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民融合助发展 在某次检验性实弹发射中,随着指挥员一声“点火”命令,某型超期服役导弹呼啸升空,准确命中目标,创造了同型号导弹发射多项新纪录。这标志着该旅导弹武器大修周期大大延长,战斗力得到大幅提升。 火箭军战斗力节节攀升,军民融合发展功不可没。火箭军鲜明地提出“三能”融合思维:即能利用民用资源的就不自己铺摊子,能纳入军地融合体系的就不另起炉灶,能依托地方企业的就不重复建设。 新思路带来新举措,军民融合让火箭军部队提升战斗力路子越走越宽。借助地方科研集团科技、人才优势,构建军地一体装备维修保障体系,火箭军先后与国内数十家大型军工集团和一流科研单位联手共建,聘请50多名院士专家担任“科研顾问”,高起点锤炼提升装备维修保障能力,携手多家科技研发龙头企业,搭建装备整修平台,将融合领域从整修拓展到使用管理全过程,由主战装备拓展到专用保障装备,由部分型号武器拓展到所有型号武器,实现装备保障领域全系统、全方位的军民深度融合。 近年来,火箭军始终把依托地方优势资源打造“高层次、专家型、实战化”导弹人才方阵作为重点,坚持军地联合、资源共享。火箭军机关每年从导弹旅团遴选一批技术人才,走进地方军工科技集团、科工集团等科研单位,进行为期一年的代职“淬火”,先后培养千余名导弹技术骨干。为超前培养新型装备保障人才,火箭军机关、部队与地方科研单位先后共建了10多个军地协作人才培养站,与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建立科研成果孵化基地,采取进厂驻训、联合攻关、挂职培养、项目合作等,培养200多名专家型导弹技术骨干,帮带培养了80多名导弹旅总工程师、副总工程师,成为一线部队作战训练、科技创新、技术把关、决策咨询等方面的“定海神针”。 能力嬗变牵引部队从“实弹发射”到“实战发射”全面转型。今年以来,火箭军多支导弹劲旅一次次踏上千里机动路,在演训场上与专业化“蓝军”交手过招,在多维侦察监视、高强度干扰、精确打击和核化“袭击”中,磨砺复杂战场环境下的整旅突击能力,将大国长剑一次次成功送上蓝天。 (蔡瑞金、李永飞参与采写) |
相关阅读:
- [ 12-15]俄战略火箭军司令:发展战略核力量是俄优先任务
- [ 11-14]俄战略火箭军用亚尔斯导弹为部队更替装备
- [ 05-18]东风浩荡满眼春——火箭军部队建设一流战略军种述评
- [ 05-18]火箭军部队整体作战能力实现历史性飞跃
- [ 05-18]火箭军抓专题教育整顿 持续深入纠“四风”反腐败
- [ 07-01]火箭军今起换发新装 四军种形成“两蓝两绿”色彩格局
- [ 12-31]俄女子5次夜闯军事火箭工厂未遇阻拦 副总理震怒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