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正文
分享到:

【中国梦·实践者】山东原山:60年打造的绿色丰碑

2017-12-12 16:02:37 来源:中国日报网  责任编辑:林晨  我来说两句
在山东鲁中山区有一座山叫原山,它东西绵延近百公里,方圆150多平方公里,成为淄博市的一道生态屏障,源自原山的孝妇河蜿蜒曲折130多公里进入渤海,滋养着淄博几千平方公里的土地。

绿水青山何以变成金山银山?

  防火队员们每年冬天要烧出60公里的防火隔离带-鞠传江摄影

种树、护树、伐树曾经是国有林场自我生存的“三部曲”。但是,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国有林场改革和国家禁止采伐林木政策的实施,原山人也开始探索转型发展之路,他们摔过跟头,也吃过苦头。开办的奶牛场、木材厂等十多个项目全部亏损,最困难的时候林场负债4000多万元,职工人均背负着10万元的债务,林场很长时间发不出工资,陷入靠贷款维持生存的困境。

“靠要饭过日子,只会越来越穷,也是死路一条!”孙建博感叹。“面对市场经济大潮冲击,必须创出一条新路来!”

他回忆,1996年,自己被任命为淄博市原山林场场长,面对“内忧外患”——126家各地来的债主轮番上门讨债,拿不到工资的职工交不起水电费,他几天睡不着觉。

孙建博幼年因病致残,走路要靠拐棍。“那时,林场找不到出路,心中的焦虑真的比自己身体伤残时的痛苦还大!”他说。

几十名林场干部持续一个星期的会议,头脑风暴难以驱除守旧的观念。

“不换脑筋就换位置!”他推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让林场焕发了生机。

干部能上能下,让一批思想活跃、有市场经济头脑、敢拼敢闯的干部走上领导岗位。

对亏损企业全部予以关闭,而兴办一批经过严密论证有市场潜力的新项目。包括工具厂、酒厂、绿化苗圃、旅游景区等。

机制创新,育林、护林责任到人,林木成活率、防火有效与收入奖金挂钩。

更多>>相关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