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科技 > 正文

10年投入40亿元 我国在“人造太阳”计划中实现局部领先

2017-11-28 21:36:19 陈芳、刘宏宇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林晨   我来说两句

新华社北京11月28日电(记者 陈芳 刘宏宇)10年投入40亿元,未来投资力度或更大。28日科技部在北京召开“ITER十年——回顾与展望”研讨会,科技部部长万钢表示,将继续推动ITER计划的实施,不断提升我国在核聚变能源领域的研发能力和技术水平。

受控核聚变被称为“人造太阳”。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ITER)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国际科研合作项目之一,由中、欧、印、日、韩、俄、美7方共同开展。

科技部中国国际核聚变能源计划执行中心主任罗德隆说,从2008年至2017年,在中国参与ITER计划的带动下,国家磁约束核聚变能发展研究共部署119个项目,总计安排经费约40亿元。取得了多项国际和国内第一的研究成果,使中国在核聚变领域处于与国际同等甚至某些方面领先的地位。如,EAST实现了101.2秒稳态长脉冲高约束等离子体运行,是世界上第一个实现稳态高约束模式运行持续时间达到百秒量级的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

“关于人造太阳的科研目前仍处于工程建设阶段。”核聚变能源计划执行中心总监潘传红说,根据ITER计划的部署,2007年至2025年为建造阶段;2026年至2037年为运行阶段;2037年至2042年为去活化阶段。预计在2050年左右,实现核聚变能商业应用。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平利用核能和人类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万钢说,ITER计划是目前世界上规模仅次于国际空间站的大科学工程计划。十年来,我国认真履行承诺和义务,承担的ITER采购包制造任务全部签署得到落实,受到ITER参与各方的充分肯定。通过参与ITER计划,有力提升了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国际项目管理能力和专业技术人才培养能力。我国在材料科学、超导技术、精密加工等相关领域的研发能力和技术水平取得长足进步,有些技术已经成功实现产业化。

此次会议,国际聚变界讨论并将签署《北京宣言》,明确聚变能研究发展的目的和意义,加强合作,为最终解决世界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贡献力量。我国专家还介绍了中国聚变工程实验堆(CFETR)的设计进展情况,对我国未来核聚变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