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扶贫进展报告(2017)》在京发布
2017-11-23 15:09:18 来源: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陈玮 陈玮 |
分享到:
|
中新网北京11月23日电 (记者杜燕)《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扶贫进展报告(2017)》(以下简称报告)23日在北京发布。报告显示,截止到2016年底,中国民族八省(区)共有农村贫困人口1411万人,占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的32.5%;2016年中国民族八省(区)有402万人脱贫,占全国脱贫人口的33%。 每年出版一本《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扶贫进展报告》 23日,“第二届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精准扶贫论坛(2017)----破解深度贫困的理论、政策与实践”在中央民族大学举行。论坛上,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丽君发布了以上报告。她介绍,该学院2015年组建了民族地区贫困问题研究团队,计划对民族八省(区)的精准扶贫情况开展为期5年的追踪调查。旨在通过五年的动态追踪,厘清现阶段我国少数民族贫困的整体情况、各地区贫困的差异和原因、各地区已经开展的扶贫政策的效果及其动态变化等。并且,每年出版一本《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扶贫进展报告》,通过对深度贫困集中地带——民族地区的最新情况的梳理与分析,以期厘清现阶段我国少数民族贫困的最新进展、最新政策的实施效果以及深度贫困根源在不同民族地区的差异等,为“研究破解深度贫困之策”提供政策参考及数据支持,同时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基础信息。 民族地区是中国深度贫困的集中地带 报告指出,中国民族地区通常指民族八省(区),包括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五大少数民族自治区和少数民族分布集中的贵州、云南和青海三省。目前民族地区是中国深度贫困的集中地带。 根据报告,截止到2016年,民族八省(区)共有农村贫困人口1411万人,占全国农村贫困总人口的32.5%;2016年民族八省(区)有402万人脱贫,脱贫人口占全国脱贫人口的33%;贫困发生率从2015年的12.1%下降到9.4%,显示“十三五”开局之年民族地区加大了扶贫开发力度。 报告还显示,2016年民族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较快,达9577元人民币,比2015年增长7.4%(按可比价格),与全国平均水平的相对差距进一步缩小,但与全国贫困发生率相比,民族地区仍高出4.9个百分点。 报告指出,民族八省(区)剩下的1411万农村贫困人口大部分处于深度贫困状态,尚有113个少数民族县属于深度贫困县。 报告建议,针对民族地区的深度贫困问题,首先要正确认识民族地区脱贫攻坚和扶贫开发之间的关系,夯实脱贫基础,打破贫困陷阱,让贫困户彻底摆脱贫困;其次要关注深度贫困地区和深度贫困群体,在保持现有扶贫政策体系的基础上,从文化差异入手,在民族地区加强社会文明建设,推进少数民族现代化进程;再次要重视产业扶贫的意义,充分发挥政府低交易成本优势,推进产业扶贫;最后要认真研究国家各项扶贫政策,避免在政策实施过程中出现偏差,在扶贫政策执行过程中也应及时调查政策执行情况,并根据反馈对政策进行调整,保证政策实施的效果和效率。 今年增发《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精准扶贫案例集》 张丽君表示,在《报告》的基础上,今年增加发布了一本《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精准扶贫案例集》,分别对精准扶贫的“湖南十八洞村模式”、保险扶贫的“宁夏盐池模式”、异地搬迁扶贫的“西藏曲水模式”、电商扶贫的“新疆维吉达尼模式”和“恩施州的建始模式”、光伏扶贫的“宁夏闽宁模式”、社会扶贫的“贵州丹寨模式”、教育扶贫的“新疆叶城模式”、直过民族扶贫的“怒江模式”、边贸扶贫的“广西东兴模式”、党建扶贫的“西藏四季吉祥村模式”等进行了详细介绍,主要分析了这些扶贫案例产生的背景、主要做法、存在的问题以及对未来扶贫工作的启示。 她称,考虑到调研的可行性和资料的可得性,2017年的案例集仅选取了部分典型的精准扶贫案例,全国还有很多典型的精准扶贫案例未被纳入进来。接下来,我们将继续搜集全国各地比较典型的精准扶贫案例并将其收录到案例集中,以期为进一步推进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贡献力量。 当天的论坛的主题报告环节,专家们从深度贫困的整体情况、差异和原因、政策和效果以及精准扶贫策略等方面对扶贫问题进行了多角度探讨。在州长论坛会场,来自各地扶贫一线的政府官员们深入交流了各地开展扶贫工作的做法和经验,互通有无,资源共享。在学术论坛中,长期研究扶贫问题的专家们进一步交流了深度贫困的成因及治理。(完) |
相关阅读:
- [ 11-21]福建拟明确少数民族干部配备和公务员录用要求
- [ 11-20]推动少数民族村发展南平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兰斯文到漳墩镇少数民族村走访调研
- [ 11-20]少数民族村里的新希望——建瓯记源村见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