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际> 博览 > 正文

两个轮子两百年 莱茵河畔追溯人类骑行之旅

2017-11-23 08:46:26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陈曦   我来说两句

一副车架、两只车轮,不用燃料、全凭脚蹬。利用这种叫做自行车的代步工具,人类已经走过了200年。究其源头,人类百年的骑行之旅始于一座莱茵河畔的德国小城——曼海姆。

曼海姆位于德国西南部巴登—符腾堡州北部,距法兰克福80公里,与路德维希港隔河相望。这座拥有30万居民的德国城市不仅以其独有的棋盘格式的城市规划闻名于世,更与人类交通方式的变革密切相关。

【“行走机器”】

1886年,德国工程师卡尔·本茨在这里制造出人类历史上第一台汽车;而比这再早69年,即1817年6月12日,32岁的德国男爵卡尔·冯·德莱斯跨上自己发明的木制两轮“自行车”(德语直译为“行走机器”),从其位于曼海姆市中心的住所出发,向南而行,直至施韦青根驿站再折返,完成了14公里的骑行。这趟行程被视作自行车的“首行”,翻开了人类骑自行车出行的历史。

事实上,德莱斯发明的“行走机器”只是现代自行车的雏形。由于没有驱动装置,德莱斯必须通过两脚蹬地才能前行,如同婴儿学步车。不过,“行走机器”的前轮已经能够转向。

之后几十年间,欧洲人又给自行车加上链条、刹车闸、脚踏板、充气轮胎等结构,自行车才慢慢呈现今日模样。

200年后的今天,人们可以在曼海姆街头见到德莱斯骑着“行走机器”的画像;可以沿着这位男爵200年前的骑行轨迹穿越历史;还可以在曼海姆科技馆内见到“行走机器”实物。

2016年11月至2017年6月,曼海姆科技馆举办了“两只轮子——两百年:德莱斯男爵与自行车的历史”大型展览,展出了1817年以来不同历史阶段、产自不同国家和地区、样式各异的上百辆自行车,连贯讲述了自行车的发展历程,吸引数万名参观者。

其中,两辆附有德莱斯专利证明的第一代自行车,即“行走机器”真品是展览的亮点之一。参观者甚至可以在“行走机器”的复制品上亲自体验一番最初的骑行乐趣。

【相伴成长】

记者在曼海姆科技馆见到资深策展人托马斯·科施时,他正忙着筹划将部分临时展出的自行车转为该馆的长期展品。“这个展览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我们完全没有想到展览在媒体上的曝光度这么高。”

关于办展的初衷,科施说,一方面是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德莱斯男爵在曼海姆发明自行车的历史;另一方面是想传递自行车未来具有长期价值这一观点。

“未来某一天,汽车在大城市的发展会走到尽头,因为停车位不足、空气污染,甚至化石燃料本身也有枯竭的一天。自行车是最节能的交通工具,没有比这更实际、简单的出行方式了。”他说。

在科施看来,自行车在德国、欧洲乃至整个世界的发展进程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人、社会、自行车可谓相伴成长。

科施说,在德国乃至整个欧洲,自行车起初是富人的玩物,尤其是在19世纪90年代以前。直到1895年,自行车发展成为现在的模样,并在西方进入大规模工业生产阶段,“随着价格降低,工人也买得起”。

20世纪20年代,自行车成为德国最普遍的交通工具,几乎人人骑车。“当时的路口,可能仅有一二辆汽车,自行车却多达几十辆,就像上海、北京几十年前的景象那样。”科施说。

但到了20世纪50年代,德国进入摩托时代,人们开始热衷骑摩托车、开汽车。自行车几乎一夜之间消失,只有年轻人、穷人和没有驾照的人骑。科施说,这一过程持续了很长时间,直到自行车重新回归德国人生活,不过之后,自行车基本成了人们休闲娱乐的工具。

【中国故事】

相比西方,自行车在中国的发展起步晚,在许多国人心中也留有难以割舍的情结。对此,科施早有耳闻,他特地寻求上海科技馆的帮助,从中国朋友那里获赠一辆凤凰牌自行车。这位中国朋友告诉科施,20世纪70年代弄到这样一辆自行车特别不容易,特别自豪。当时的满足感与日后挣钱买辆桑塔纳不相上下。

科施告诉记者,展览期间,这辆凤凰牌自行车和它背后的中国故事引起了不少德国参观者的兴趣。

科施还注意到共享单车在中国的快速发展,红火的共享单车市场给他留下深刻印象。他认为,这是未来自行车作为城市交通工具发展的一个正确的方向。

就在展览结束后不到半年,中国共享单车企业进入德国。摩拜单车11月21日宣布在德国首都柏林投放700辆共享单车,为这一热爱自行车的国度增添共享骑行体验。

而中德两国因自行车产生的关联与趣事,可以回溯百余年。自行车传入中国是在晚清,那时名字还没有统一,人们把它叫作“自转车”“脚踏车”“自由车”……

这一舶来品在当时人眼中是“时尚”的代表。德产自行车那时已经远销中国,如今中国自行车收藏者推崇的德国“蓝牌”便是明证。

“蓝牌”是国人送给德国自行车品牌“钻石”的俗名,因其金属铭牌有大片蓝色覆盖而得名,也有收藏人士认为,“蓝牌”指的是德国勃兰登堡州“布伦纳波尔”工厂生产的自行车,其铭牌同样为蓝色,只不过二战后工厂遭损毁,无法再追踪考证。

德国媒体十几年前报道中国时,不乏偏颇观点,常引用一句流行歌曲歌词“北京有900万辆自行车”,引申含义是中国人口众多,私家车尚未普及,出行靠海量自行车。

随着人们环保、健身意识的加强,“两轮”出行又重新流行起来,骑自行车的人是会玩儿、重健康的标志。这样,“900万辆自行车”也越来越少被德国媒体提及。

而新近德国媒体提及,便是报道中国的共享单车。《世界报》网站今年早些时候刊登一张杭州共享单车的图片。图片说明提及中国倡导绿色出行的努力:“传说北京有900万辆自行车。图中杭州的供租赁的单车就有2万辆。”

实际上,共享单车在中国的投放量已以千万辆计,这句歌词如今说来就更牵强了。(沈忠浩张远)【新华专特稿】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