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网购坚果炒货类零食需谨慎 知名品牌问题也多

2017-11-22 10:03:19  来源:北京晨报  责任编辑:周冬 周冬   我来说两句

网购坚果炒货类零食需谨慎

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食品抽检结果,不合格产品主要为线上坚果炒货

对于吃货们来说,双十一囤积零食必然是一大“剁手”项。然而,国家食药监总局双十一后发布的食品抽检不合格通告显示,在抽检的炒货、坚果、食用油、乳制品、薯类和膨化食品等七类食品632批次样品中,不合格样品有6批次。除一款食用油不合格外,其余不合格产品均为线上销售的坚果炒货类食品。

总局曝光不合格坚果炒货电商

根据国家食药监总局网站信息,此次抽检炒货食品及坚果制品111批次,不合格样品5批次。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97批次,不合格样品1批次。乳制品92批次,酒类95批次,薯类和膨化食品41批次,食糖54批次,饮料142批次,均未检出不合格样品。

5批次不合格炒货食品及坚果制品分别为1号店兵团大地旗舰店销售的椒盐巴旦木,二氧化硫残留量检出值为0.25 g/kg,国家标准对此项目的规定是不得使用。

二氧化硫、焦亚硫酸钾、亚硫酸钠是食品加工中常用的漂白剂和防腐剂,使用后会产生二氧化硫残留。二氧化硫进入人体后最终会转化为硫酸盐,并随尿液排出体外,少量摄入不会带来健康危害,但若过量食用,可能引起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4)中规定,坚果与籽类食品生产加工中不得使用亚硫酸盐、二氧化硫等物质。

1号店悠享佳旗舰店销售的葵花籽仁及1号店果真了得旗舰店销售的分装南瓜籽仁均被检出大肠杆菌不合格。大肠杆菌是国内外通用的食品污染常用指示菌之一。食品中检出大肠杆菌,说明食品被诸如沙门氏菌、致病性大肠杆菌、志贺氏菌等致病菌污染的可能性较大。大肠菌群超标主要源于产品的加工原料、包装材料受到污染,或是在生产过程中产品受人员、工器具等生产设备、环境的污染,有灭菌工艺的产品灭菌不彻底所致。

天猫千百滋食品专营店销售的蒜香青豆,酸价比国家标准规定高出1.1倍。酸价是衡量食品中油脂酸败程度的主要指标。造成酸价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有原料采购上把关不严、生产工艺不达标、产品储藏条件不当,特别是存贮温度较高时易导致食品中的脂肪氧化酸败。我国标准规定,熟制坚果与籽类食品酸价不得超过3mg/g。一般情况下,酸价超标的炒货食品带有明显的哈喇味等异味,最好不要食用。

天猫方五哥旗舰店销售的东北松子,过氧化值比国家标准规定高出38%。过氧化值主要反映炒货食品中油脂是否氧化变质。过氧化值越高,说明产品中油脂氧化的越严重。过氧化值超标虽然一般对人体健康不会产生损害,但食用不合格产品,严重时会导致肠胃不适、腹泻等症状。一般情况下,氧化变质的炒货食品在食用过程中能明显辨别出哈喇等异味。

网售坚果炒货问题多

知名品牌也在“黑名单”

随着消费升级,坚果因具有高营养价值在最近几年成了消费者最喜欢的零食。英敏特发布的《中国2017年零食消费趋势》报告显示,40%的消费者相比去年吃了更多的坚果,并有超过50%的人认为坚果好吃,44%的人认为坚果是一种方便的零食,仅有9%的消费者认为坚果不健康。

该品类在2015-2020年间将保持10.7%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估值有千亿的市场。消费者对坚果的需求催生了坚果电商。根据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发布的公开数据,无论是浏览量、访问量还是销量,坚果类零食都可以秒杀其他零食种类,堪称近年来零食界当之无愧的老大。

然而,随着人们对网售坚果的需求增加,网售坚果也频频出现在食药监总局抽检结果的“黑榜”上,其中不乏三只松鼠、百草味等知名坚果零食电商品牌。今年8月,食药监总局官网公布,三只松鼠于2017年1月22日生产的开心果被检出霉菌不合格,其检出值为70 CFU/g,超出国家标准1.8倍,随后三只松鼠暂停生产,并对不合格产品进行了召回。经相关部门调查,霉菌超标系“未按规定对采购的食品原料进行检验”。另一知名坚果零食电商品牌百草味也在今年早些时候被媒体报道其话梅味西瓜子过氧化值超标。

业内专家分析,目前不少网售坚果炒货零食产品属于OEM代加工贴牌生产,食品代工能让企业在短时间内规模迅速扩大,但这种贴牌生产的模式中,企业对产品质量的把控力较弱,安全隐患较高。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