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时政 > 正文

国际智库专家热议:新时代中国经济带来全球新机遇

2017-11-21 17:11:14 吴浩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陈玮 林雯晶  
分享到:

在11月16日举行的“中共十九大:中国发展和世界意义”国际智库研讨会上,中外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阐述和分析了中共十九大的主要成果及其世界意义。现将有关观点摘编,以飨读者。

11月16日,“中共十九大:中国发展和世界意义”国际智库研讨会举行论坛讨论,围绕中共十九大的主要成果和世界意义、发展开放的中国和全球经济新机遇以及中国对外政策与世界和平发展等话题,中外专家进行深入交流。经济日报记者 吴 浩摄

非洲社会科学研究发展理事会副主席恩科洛·福——

中国进步是全人类的财富

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到了近些年中国取得的进步成就,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财富,也是全人类的伟大财富。中国的发展对于任何一个想要加快发展又要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而言,都是一个不错的借鉴。

我认为,中国的崛起将不会对任何国家造成威胁。正如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提到的,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中国倡导国家之间交流而非对抗,结成伙伴关系而非同盟关系,这样的想法在世界人民中间越来越流行。只有在和平发展的国际环境中和在遵守国际秩序的背景下,各国的发展才能得以实现。

中国梦和其他国家的人民梦想紧密联系在一起,特别是和非洲人民的梦想紧密联系在一起。非洲感谢中国对非洲等发展中国家的援助,这缩小了南北之间发展的差距。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非洲得益于“一带一路”建设,正在加快发展的步伐。

巴基斯坦巴—中研究所执行主任 穆斯塔法·海德尔·赛义德——

“一带一路”推动世界发展

中巴经济走廊的相关协议是在巴基斯坦电力短缺严重影响本土企业发展的背景下达成的。当时,我们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营商环境远落后于其他国家。

过去4年,中巴经济走廊给巴基斯坦国家电网带来了1万多兆瓦新的电能。很多企业以前逃离了巴基斯坦,现在又回到了巴基斯坦。

现在,巴基斯坦的商界非常积极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而且其他国家也通过“一带一路”到巴基斯坦投资。因为中国对巴基斯坦进行了投资,其他国家也就有信心来进行投资。这不仅促进了巴基斯坦经济的发展,而且也促进了国外投资者对巴基斯坦的信心。

2013年签订“一带一路”合作谅解备忘录时,巴基斯坦GDP增长率是3.1%;如今数据显示,我们的增长率已经达到了5%以上。

“一带一路”倡议一定会给全世界带来非常大的影响,会造福于世界经济和各国人民的生活。“一带一路”一定会给我们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明天。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理事长王辉耀——

中国繁荣与世界进步紧密相连

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平衡,和平发展大势不可逆转。作为全球治理的新思路,全球化发展的最新路径选择,“中国方案”蕴含的共商共建共享精神将更多地被国际所理解和认同,成为应对全球问题之道。

未来,中国应从以下几方面重点着力:第一,继续深化贸易全球化。我们现在有各种各样的自贸区,还有很多的贸易协定。我们希望看到的是一个范围更加广泛的贸易协定,利用这一贸易机制,把其他的区域贸易协议融入进来。

第二,“一带一路”倡议应抓住机遇转型升级,阶段性突出重点地区、重点国家,形成“中国大市场”和“‘一带一路’大市场”。加快机制化步伐,尽快完成相关常设机构设置,完善“一带一路”国际治理与参与,让更多国家成为“一带一路”利益攸关方。“一带一路”应有长期经营、审慎推进的准备,只有将它做成百年大计,才有可能让新的全球化范式从沿线国家的实践中脱颖而出,并以“一带一路”为动力的“中国需求”为全世界带来“全球化红利”。

第三,人才的引进、流动应成为新一轮包容性全球化的重要抓手。应成立国际人才组织,引导全球高端人才流动和国际人口流动,推进全球人才政策合作,加强人口、人才问题的全球机制顶层设计,消除全球治理的缺陷。

第四,应进一步挖掘入境游潜力。同时提高城市公共服务的人性化与国际化水平,在城市建设方面应尽快完善旅游配套与无障碍设施建设。

最后,面对全球化阻碍,中国应进一步挖掘资源、积累势能。在“反全球化”思潮不断凸显、“全球化”与“逆全球化”进程深度博弈的当下,面对“贸易不平衡”和“经济增长后劲不足”的质疑,中国应从传统的“发展洼地”中挖掘资源,用弥补自身的发展短板来开发潜能。

当前,新观念、新技术乃至新的社会组织和资源动员形态已经形成了推动中国发展的又一波“创新红利”,中国通过积累和创新掌握产业制高点,为下一轮发展积累动力和势能。这样的“中国方案”越多,在道路选择中的竞争力越强,就越能在推进全球化的进程中吸引更多的支持,团结更大的力量,把“中国繁荣”与“世界进步”更深刻地联系在一起。

英国国际战略研究所新加坡办公室高级研究员亚历山大·尼尔——

中国引领新的全球治理方式

中共十九大体现了中国对未来世界规则和秩序的一种愿景。中国正在努力地去构建一种全新的全球治理方式。

现行的国际规则是二战后逐步确立的,中国基本上没有参与规则制定的过程。

习近平主席提出要共同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到各国作为平等的国家要相互尊重,共同探讨问题,这就抛弃了冷战的传统思维。中国倡导采取新的方式来发展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强调国家间的合作。

中国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为其他国家和人民谋求发展提供了非常好的可供借鉴的思想资源。特别是“一带一路”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商、共建、共享先后都被写入了联合国的决议,体现了世界对中国理念深刻的认同。

中国的崛起,将在整个国际体系中举足轻重。未来世界政治经济体系的发展也需要中国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的治理,将推动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向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盘古智库理事长易鹏——

多元化探索为世界贡献“中国方案”

中共十九大是在关键时期召开的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其影响不但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发展经验和胜利果实,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近年来,随着现代科技不断进步、互联网周边产业爆炸式发展、地缘政治局势不断变化,地区经济与国际关系所面临的不确定性有增无减,包括美国、英国、俄罗斯等在内的发达国家在经济上面临着很大的挑战,民众的满意度也不高。为了零距离观察各国经济和政治动态、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我们盘古智库组织专家团队多次赴美国、英国、德国、土耳其、印度、韩国等地进行实地调研。

从对各国企业、民众、学者、政要的调查走访和学术研讨中,我们发现:一方面,按照西方的思路进行治理的非洲、中东、拉美等国家和地区,既没有促进经济的有机健康发展,也没有实现民生的实质性改善,反而滋生出大量的恐怖暴力问题和基本民生问题。西方国家及其追随者中掀起了逆全球化浪潮,这是西方国家发展道路遇阻的明证。另一方面,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迅速崛起,在实践中探索出了西方国家所没有的经验,世界发展呈现出多极态势。中国在扶贫攻坚、城镇化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制定出了当前解决现实问题的科学方案。

由此可见,传统的西方模式不再是世界发展的趋势和实现繁荣富强的唯一路径,世界的发展呈现出多元共生的格局。

中共十九大让世界看到中国凭借智力软实力逐步走向国际舞台中心;标志着中国在世界发展的重大问题上,已经具备了探索综合管理与长期发展的科学途径、为世界提供解决方案的能力和案例。

在新时代中,中国智库肩负着为人类文明的进步贡献中国方案的伟大使命。相信通过中外智库的深入交流和各家智库的密切合作,大家共同携手,必将为推进中国和全世界的和平稳定与繁荣发展作出贡献。

其他专家声音

中共十九大传递给世界一个新的声音。中国的领导人试图解答和解决现有世界所面临的诸多挑战,为世界提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这不仅仅属于中国,更属于全世界。中国的领导人走出了坚实的一步,他们用自己的肩膀承担着巨大的重量,承担着巨大的责任。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分院远东历史、考古与民族学所所长维克多·拉林

中共十九大不仅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新征程,也吹响了新时代中国外交的新号角。在中国复兴的大背景下,中国很可能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外交姿态来处理国际事务。这对于国际社会是积极有利的,我们将看到一个更加承担责任的国家。中共十九大也为包括蒙古在内的周边国家带来全新的发展机遇。蒙古要做好与“一带一路”战略对接,为两国关系筑牢新的基础。

——蒙古国科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高级研究员 舒尔呼

中共十九大对中国未来发展定下了基调,也标志着中国将更多地去贡献人类社会。中国正变得更加开放,并在世界舞台上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匈牙利参与“16+1”合作,中国是“16+1”合作主要的推动者和设计者。我们希望“16+1”合作结出更加丰硕的成果。

——匈牙利安塔尔约瑟夫知识中心国际关系经理维多利亚·安娜·帕普

中国在发展和改革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并且进入了一个新时代。我们现在看到中国新的发展模式、新的发展战略和新的发展目标。中国变得更加自信,将在全球层面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希腊驻华使馆前文化专员 艾莉娜·阿芙拉米多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文字整理:吴浩)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