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1月15日电 题:美国枪案悲剧的暴力基因 新华社记者柳丝 美国的血腥暴力事件发生的频率正以惊人的速度在增加。 距拉斯维加斯枪案只一月有余,离纽约曼哈顿万圣节卡车撞人袭击、得克萨斯教堂枪击还不到半月,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北部蒂黑马县一小学当地时间14日又遭枪击案,致至少4人死亡,包括小学生在内的多人受伤。 所有这些暴恐事件中,袭击者身份、年龄、宗教信仰各异,似乎难以得出共性结论。不过,仔细观察,这些袭击者都有着暴力、易怒的性格共性,成为枪案或恐袭背后的暴力基因。 此次加州小学案,邻居认为枪手“疯狂”“一直威胁大家”;此前警方描述拉斯维加斯案的帕多克“易怒,焦虑,自认为是个坏人,还有一个私人武器库”;曼哈顿案赛波夫在邻居眼中的“待人友好、举止规范”逐渐变得“太情绪化”,以致于“性情大变,走向极端”;得州案的枪手凯利之前在社交媒体发布枪支照片并出言不逊,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还披露其“上过军事法庭并于2014年被开除军籍”…… 可以说,枪支泛滥是造成这些悲剧的一个显性原因,而美国政府对暴力文化传播监管不力,公众教育缺失,社会辅助机制不完善等因素,都助长了社会文化中暴力基因的生长,为暴力事件埋下了隐患。 电视、电子游戏、电影、互联网……美国文化中的暴力元素,通过无处不在的媒介扩散传播着。军队、黑帮、以暴制暴的警察甚至是超级英雄,都成为百年好莱坞电影电视流行的主题。从荧屏中找到灵感的枪战和打斗游戏,也继承了其无孔不入的暴力元素。 美国全国反电视暴力联盟官网显示,根据2014年一项针对美国电视节目涉及暴力内容的调查结果,美国全国无线、有线电视节目中,37%含有暴力;家庭影院有线台节目中,86%含有暴力;美国电视网台节目中,85%含有暴力。 而在网络新媒体时代,暴力信息的数量和传播速度更是呈几何级增长,也更难追踪和消除。同时,美国缺乏对涉暴信息、网络暴力的有效监管,一些实施犯罪的内容甚至能够在互联网上直播。这些都潜移默化地滋长了美国社会的“暴力性格”。 美国法律界人士认为,虽然美国将近半数的州均有涉及控制网络暴力的法律条文,但条款太过笼统,很难解决具体问题。美国民主、共和两党在争论控枪问题之余,恐怕需要追根溯源,先想想如何医治社会文化中的暴力基因。 |
相关阅读:
- [ 11-09]美国枪案分析:昭彰的恶行与潜藏的危险
- [ 01-04]美国枪案小学“移址”开学 加装摄像头和门锁
- [ 12-24]美国枪案发酵 举国反省或迎控枪历史转折
- [ 12-23]美国枪案后枪支销量反升 纽约市长直斥步枪协会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