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运营商争推1元1G流量 老用户为啥搁在了门外?

2017-11-08 07:00:33 吴涛 来源: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周冬 周冬   我来说两句

中新网北京11月8日电(吴涛) 近来,多家运营商争相推出了低价流量服务,最优惠的可达到1元购1G的全国流量。但这样的服务有没有其他限制呢,老用户能摊上这好事儿吗?中新网对此进行了调查与采访。

多家运营商争推低价流量产品

近来,有用户反馈,部分腾讯王卡用户可以将套餐升级,从原来的1元500M流量升级为1元1G的全国流量。其实不只是腾讯王卡,记者注意到,目前市面上存在多款1元购买大额流量服务,三大运营商均有相关产品。

比如,中国移动有“4G·超级日租卡”,8元月租,每天花费1元可获500M本地流量。中国电信也有天翼日租卡,月租0元,需开通6元通信服务包,享受每天1元800M本地流量。

还有一种是互联网套餐形式,是指运营商和互联网企业合作推出的电话卡套餐,与运营商现有资费产品存较大差异。如中国电信和小米合作推出的米粉卡,其中就有1元日租卡、3元日租卡等。中国联通和优酷合作推出的酷卡等也属此类,每日1元包含500M本地流量。

不过这些互联网1元流量套餐有一些弊端,作为非专属流量仅当日有效,不可结转次日使用;所谓的专属流量不限量也有封顶限制,如腾讯王卡、优酷酷卡等,使用相应专属流量时当月流量累计使用达40GB时,系统将关闭上网功能。

这种流量为啥这么便宜?

记者梳理发现,目前三大运营商的1G全国流量价格基本在50元左右。这些互联网套餐流量资费比运营商传统套餐流量资费便宜不少。例如,中国联通和蚂蚁金服推出的蚂蚁小宝卡,16元月租,包含1G国内流量,超出后按15元/G计算。

为什么互联网套餐能够“低月租低流量费”?独立电信分析师付亮接受中新网采访时分析,运营商考虑的是整体价格问题,以腾讯大王卡为例,19元的月租,用户每天只要使用非专属流量,最少产生1元的费用,这样算下来一月花费就可能有约49元,“这基本和运营商的ARPU(平均客单价)持平甚至比那还高。”

中国联通财报显示,2017年前三季度,其移动出账用户ARPU为48.4元。

付亮还分析,目前的互联网套餐主要针对流量,而流量和通话不一样,并不需要运营商之间的结算,操作方便不说,还少了一部分网间结算费用,这也是便宜的原因。

老用户可以用吗?或还得等等

这么优惠的套餐,老用户可以办理吗?中新网咨询了三大运营商。此前,中国联通回应,中国联通老用户转互联网套餐,从集团层面还不可以。中国移动官网也显示,其“4G·超级日租卡”产品为新用户专属号卡。中国电信客服表示,“其天翼日租卡只限新入网预付费天翼用户办理”。

不过,中国联通还表示,其正在进一步优化改造办理流程,为需要带号转互联网套餐的用户提供方便的办理渠道。也有媒体报道,部分中国联通老用户有在线下营业厅转互联网套餐成功的案例。

但中国联通相关负责人对中新网表示,“公司现有的在线和实体渠道的业务办理系统没有相关套餐的业务办理入口。”

老用户为啥难办理?多重原因造成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目前不少老用户都有转互联网套餐的需求。“现在没流量可以说是寸步难行,但原来的老手机号流量太贵了,又不想换号,只好重新办了个新号。”在北京上班的张先生无奈地对中新网说。

工信部最新数据显示,9月户均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达到2007M,比去年同期增长140%。也比8月份户均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的1835M多了不少。可见,移动互联网用户对流量需求越来越大。

既然用户有需求,运营商互联网套餐用户的客单价也不低,为什么运营商没放开老用户转互联网套餐呢?付亮分析,从运营商的角度上看,老用户转为互联网套餐用户还是相当于一个用户,但再办一个互联网套餐卡号就是新增一个用户,两者意义不同,“而且新增的用户有可能是从竞争对手那抢来的”。

“另外,电信企业的互联网套餐系统相对封闭,和传统的业务数据打通有一定的难度,或者说还需要一定的工作量,这也是制约老用户难以网上办理转为互联网套餐用户的原因之一。”付亮称。

工信部:要尽快实现网上办理

工信部也关注到了老用户的互联网套餐需求,在10月27日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工信部信息通信发展司司长闻库表示,工信部要求基础电信企业应该为用户提供方便,通过人工处理的方式为用户办理套餐的变更相关手续。

工信部还要求,企业应明确对互联网类的套餐相关系统有一个改造计划的时间表,应该及时对社会公布,尽快实现为老用户在网上直接办理。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