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媒体报道,2005年以来,邵东县水务局下属的流光岭水库管理所将水库承包给个体老板李志杰养鱼,由于李志杰在水中投放了大量的有机饲料,致使水库水质逐渐被污染和破坏。2011年9月17日,400多位村民涌入流光岭水库管理所,将办公楼的窗户玻璃、办公桌、文件柜、电话等办公用品掀翻打烂在地。 危机爆发后,邵东县紧急处理,并称无条件终止流光岭水库承包合同,承包人李志杰完全退出,流光岭水库管理所今后不得将水库承包或租赁给他人用于养殖。 然而,《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调查后获悉,这次危机事件过后不到半年,2012年4月26日,承包人李志杰与流光岭水库管理所签订的5年水体养鱼租赁合同,今年4月26日合同期满,但仍在投肥养鱼。 今年9月3日,邵东县副县长陈博文在流光岭镇主持召开流光岭水库水质污染现场办公会,明确表示,李志杰投肥养鱼行为是水质污染的主要原因,要求根据邵东县2014年下发的《关于严禁中小型水库投肥养鱼的通知》,由县水务局通知承包人不再续约,县水务局、水库管理所不得再将水库承包给个人养鱼,对流光岭水库投肥养鱼的违法行为,要依法从严打击和处理。 其实,从经济账来看,保留污染企业对地方政府并不划算。邵东8家造纸企业全年约贡献300万元税收,而此次关闭补偿耗资5000万元。又如,该县水东江镇石泉村土法炼铅企业关闭后,遗留了8万多吨含铅废渣,政府要投入600万元专项资金建设废渣贮渣库。其他如锰矿开采遗留问题、小电镀企业污染都需要投入大额资金,而这些项目并未给当地税收带来多大贡献。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获悉,9月8日,邵阳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龚文密在邵东检查工作时明确表态,环境问题是省市重点关注邵东的问题,“大家一定要痛下决心,该关的企业一定要关掉,不要在意那么一点点税收。环境不好,有污染,130多万邵东人民生活能幸福吗?” 黄祥田介绍,目前,49件中央交办件已整改到位48件,还有一件正在按照整改方案进行整改。其中,整改到位的48件交办件中主要存在以下三种情况,一是已经彻底关闭停产;二是信访举报不实;三是停产后积极整改到位。 陈博文表示,“如果这轮整治以后,还有哪里冒黑烟,就说不过去了。” 环保倒逼产业升级 9月25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称:“环保督察不仅是生态环境的保卫战,也是一场转型升级的持久战,必将有力地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邵东也希望走出一条环保督察压力下的产业升级路。陈博文说,“不可能也不必要关掉全部的传统企业,而是要促进企业去投资,在环保上升级。”例如,对规模小、污染大的包装印刷、塑料制品行业,邵东县政府组织24家企业一起开发建设新的印刷工业园,统一规划建设标准化厂房,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实现环保达标排放。 更重要的是产业升级转型。邵阳市委书记龚文密认为,邵东现在要补的短板,就是要引进大的产业项目。邵东的优势在于中小微企业比较多,配套能力比较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条件。 邵东县县长周玉凡说,邵东的民营企业多,中小企业确实也很多,但是缺少产值过20亿元、50亿元,甚至100亿元的“顶天立地”的支柱企业。正因为缺少这样的支柱企业,所以邵东的产业难以形成集聚效应,经济发展难以突破瓶颈。 五金行业是邵东的支柱产业之一,现有生产和经营企业2500余家,其中规模企业48家,专业生产线300多条,形成冶炼、锻造、注塑、物流完整产业链,从业人员达5万余人。 电镀则是五金产业链必不可少的环节,但也是出了名的重污染。今年,五金行业39家小电镀企业关闭后,邵东建成了目前国内环境最好的电镀中心之一和天电镀中心,投资1200万元建设了污水处理站,日处理电镀污水能力达800吨。 同时,包括电镀中心在内,邵东拟投资20亿元建设五金科技创新产业园,园区占地1000亩,建成后将成为中南地区最大的五金工业园,培育30家年产值过亿元的企业,全国市场占有率达50%以上。 周玉凡表示,要着力引进产业链、价值链上的高端项目,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动能培育。 江苏:“空前压力”下的“脱胎换骨” 与江苏的经济发展水平一样,江苏的环保水平也一向走在全国前列。但在中央环保督察组的“火眼金睛”下,江苏还是被发现不少环境问题。 2016年7月15日,中央第三环保督察组正式进驻江苏,开展为期一个月的环保督察。 当年11月15日,中央环保督察组反馈意见时“尖锐而中肯”地指出,江苏环保工作虽取得明显进展,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之间的矛盾依然非常突出,一些结构性、区域性环境问题未得到根本解决,环境安全风险较大,在贯彻落实国家环保决策部署、防范环境风险、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等三个方面仍存在问题。 对此,江苏党政“一把手”抓住中央环保督察问题的整改契机,借鉴环保督察的“督政”手段,推出“263专项行动”,即“两减六治三提升”专项行动方案。 “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 江苏某地级市环保局局长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各项指标都走在全国前列的江苏一向不怕评比检查,但没有想到的是,“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中央环保督察组按照流程行动起来后,竟然发现诸多问题。 中央环保督察组在反馈意见时指出了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贯彻落实国家环境保护决策部署还存在不到位情况,二是环境风险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三是部分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突出。 其中一些反馈意见直指作为江苏“支柱产业”的化工业,例如,督察发现,灌云县临港产业区化工集中区现有125家企业,全部为规划环评明确禁止、限制或严格控制的农药、染料、中间体类项目。 一些反馈意见也反映了中央环保督察“督政”的特点,例如反馈意见指出,江苏省在落实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方面还存在考核偏软问题。2015年10月,江苏明确将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差”作为地方各级政府的责任红线,但在对2015年各地生态文明建设责任考核时,对南京市七桥瓮、昆山市赵屯断面水质不降反升问题,没有明确处理措施;对无锡、泰州违反生态红线规定侵占绿地或违规建设等问题,也未明确相关要求。在2013年至2015年太湖治理目标责任考核中,对直湖港、武进港等11条总磷、总氮未达国家治理目标河流的责任单位和人员,也未提出整改要求。 中央环保督察不是“稻草人”,而是敢于动真碰硬的“钦差大臣”,这点通过一个细节便可见一斑。 2016年7月,当中央环保督察组进驻江苏时,《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正在苏南的张家港对一家化工企业非法转移危废物进行采访报道,稿件《张家港信谊化工非法转移危废物调查》刊发后,时任环保部部长陈吉宁获悉后作出批示,刚刚进驻江苏的中央环保督察组及时赶赴张家港进行实地调查取证,江苏环保系统也迅速反应,该企业很快被勒令停产,随后对其作出了相应处理决定。 借鉴“督政”手段, “263专项行动”推动环保工作思路转变 何谓“263专项行动”?据江苏省环保厅领导介绍,这是江苏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抓住中央环保督察的整改契机,开始推动的“两减六治三提升”专项行动,行动方案在2016年12月1日印发全省,随后专门召开会议进行部署和动员。 前述环保局局长称,所谓“两减”,即以减少煤炭消费总量和减少落后化工产能为重点,调整江苏长期以来形成的煤炭型能源结构、重化型产业结构,从源头上为生态环境减负;“六治”,即针对当前江苏生态文明建设问题最突出、与群众生活联系最紧密、百姓反映最强烈的六方面问题,重点治理太湖水环境、生活垃圾、黑臭水体、畜禽养殖污染、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和环境隐患;“三提升”则是提升生态保护水平、提升环境经济政策调控水平、提升环境监管执法水平,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坚实保障。 “263专项行动”中的不少目标都针对中央环保督察组提出的突出问题,例如中央环保督察组在反馈意见中曾明确提出,国家与江苏省签订的大气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要求,江苏省到2017年底需实现煤炭消费总量负增长,但在全省2014年和2015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考核中,均未将煤炭消费总量控制要求纳入对地市的考核范畴。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了解到,“263专项行动”将中央环保督察提出的问题和信访案件全部纳入方案,提出整改意见,规定完成时限,确保“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应”,有力促进了中央环保督察问题的整改。 除了“对症下药”,江苏省环保厅厅长陈蒙蒙认为,“263专项行动”充分借鉴中央环保督察的“督政”手段,推动江苏环保工作的思路转变。省里“一把手”亲自推进,力度空前,省级成立由省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各地市成立专项行动领导机构,“一把手”亲自抓部署、抓协调、抓督办,层层落实、环环相扣,形成强力推进态势,各部门按照“管发展的都必须管环保,管业务的都必须管治污”要求,各司其职、密切协作、齐抓共管,不断把专项行动推向深入。同时建立“263专项行动”督察考核、责任追究等制度,对推进落实情况重点督察,对推进不力、未完成年度重点任务、区域环境质量明显恶化等情形,将一查到底、严肃追责。 “中央环保督察确实让江苏全省的石化业感到空前压力” 虽然中央环保督察更多地从“督企”转向“督政”,但对江苏企业来说,这也是一场脱胎换骨的过程。 记者在江苏省化工行业协会了解到,作为国内第二化工大省,化工长期居于江苏支柱产业地位,2016年主营收入2.09万亿元,拥有化工园区63家,规模以上企业4085家。“行业巨大的体量及存在比较突出的结构缺陷,中央环保督察确实让江苏全省的石化业感到空前压力。”江苏省化工行业协会会长秦志强称,“但督察压力正变成治理动力,正是这种督察压力,加快了江苏全省石化行业提档升级的步伐。” “以前企业环保意识不足,通过‘263专项行动’和政府宣传,工厂用一个多月时间进行集中整改,购买了油烟净化、污水处理等设备,现在车间内没有油烟,既环保,也提升了公司形象,改善了工作环境,工人也很满意。”江苏一乡镇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 江苏扬州一家机械制造企业在督察期间被群众举报,不少环保公司的设备都在这个厂里生产,经查实,该企业存在新建项目未批先建、危废管理不规范等问题,被中央环保督察组责令立即整改。该企业负责人称,以前他们觉得自身不是化工企业,也没有废水废气外排,所以认为环保跟他关系不大。经过环保督察,他们认识到,企业所用的废油漆桶、废机油不仅是污染源,更属于危废。企业成立环保小组,将环保工作与每个生产环节都挂起钩来。 南通一家石化企业负责人原先对环保工作不重视,在线监测超标也没人过问,只在运行记录簿上签个字完事。经过这次督察,这家企业负责人意识到,他们既要管生产,也要管安全,更要管环保。他们制定了管理细则,除现有的在线监测系统外,每天还进行两次人工取样监测,一旦出现问题,全厂马上停产,问题不解决就不恢复生产。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在江苏基层采访时发现,中央环保督察带来的不仅是环境意识提升,更是生产流程与工艺的完善,推动企业加快转型升级和提档改进的步伐。南通一家生物质发电厂原来因为环境污染被处罚,还“想不通”,在中央环保督察后,企业主动投入260余万元进行改造,大大降低粉尘和噪声污染,同时还建立环保巡查和考核制度,市、县环保部门领导都到这家企业督促整改,还组织专家对整改方案进行论证,帮助改进生产工艺,最后顺利解决污染问题。企业负责人终于想通了,“环保达标了,企业不仅实现提档升级,还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在江苏不少企业负责人看来,中央环保督察不仅对环境违法行为产生震慑,更对整个环保行业释放积极的信号。一位企业主称,以前在危废处置行业,一些不法企业为压减成本采取各种违法手段,长此以往造成“劣币驱逐良币”,整个市场受到严重伤害。中央环保督察后,对危废行业进行规范化治理后,大家公平竞争,长远来说对行业健康发展极为重要。 贵州:贵阳水污染治理成绩获肯定 2017年4月,中央第七环保督察组进驻贵州省开展为期一个月的环境保护督察工作。 8月1日,督察组向贵州进行督察反馈,而在一个多月后,贵州在9月中旬再迎环保部“水十条”督导组。 贵州接连迎来督察组、督导组,贵阳水污染防治成绩获肯定 2017年4月底,中央第七环保督察组进驻贵州开展为期一个月的环境保护督察工作。贵州省高度重视中央环境保护督察,严查严处群众投诉环境案件并向社会公开。截至2017年6月底,督察组交办的3453件环境举报问题已基本办结,责令整改1496件,立案处罚773件,罚款5995.8万元;立案侦查33件,拘留32人;约谈1180人,问责338人。 5月底中央环保督察组结束后4个月,贵州再迎环保督导组。 9月17日至21日,环境保护部会同商务部、卫计委及相关专家一行20人,分为水环境质量组、加油站地下油罐双层罐更新或防渗池设置组、黑臭水体组等6个督导组对2017年贵州省《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即“水十条”)贯彻执行情况进行专项督导检查,并召开贵州省现场督导总结交流会。 经过3天的抽查,督导组确认贵阳市无黑臭水体,充分肯定贵阳市在水污染防治行动中取得的成绩。 据介绍,督导组共抽查现场点位22个。其中,水环境质量组现场检查了青山污水处理厂、市西河、贯城河、新庄一期污水处理厂、新庄国控断面、南明河干流等6个现场点位,对贵阳市南明河水环境综合治理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 根据环保部卫星中心遥感数据,督导组发现贵阳市有13段河道疑似存在黑臭水体,随机抽取了科创北路河段、西部化工路北河段,观山湖区南门河、麦西河、小湾河等7段进行了现场核实,确认了贵阳市无黑臭水体。 20世纪70年代,贵阳南明河还是一条可直接饮水的河流。2004年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人口的急剧增长,大量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直排入河,加之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和收集管网建设严重滞后,造成河道生态系统严重破坏,自净能力完全丧失,黑臭现象非常突出,成为“失去生命的河流”。 贵阳南明河虽历经多次整治,但因“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治理方法,终究收效甚微,群众怨声载道,环境问题逐步演变成为经济问题、社会问题。2012年11月,贵阳市采取PPP模式,引入中国水环境集团作为社会资本合作方,重点实施河道截污、清淤疏浚、污水处理、臭气治理、生态治理等项目工程,仅仅两年,便取得了明显成效。 中国水环境集团贵州区域公司总经理高霖表示,南明河是贵州省建设生态文明的风向标,也是老百姓广为关注的项目,治理好了,居住在河两岸的老百姓从以前连窗子都不敢开,到现在水鸟都重新回到河边,可以说贵阳南明河通过PPP模式实现了良好的生态效益。 贵阳市南明河水环境综合整治PPP项目,已成为国内城市黑臭河道治理的范例,2014年被财政部列为全国8个首批新建PPP示范项目之一。该项目的重点子项之一贵阳青山下沉式再生水系统,是国内首个出水标准达到地表水Ⅳ类、实现河道生态补水的成功案例,目前该项目被定为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永久会址。 高霖表示,水环境治理是一个系统性、综合性、整体性的工程,必须坚决克服“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条块分割、多头治水”的传统治理模式,要通过科学调研、技术创新等手段实现“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 贵阳市南明河采用PPP模式,并创新采用了政府、民间“双河长”制,发动民间力量进行河道巡查,发现问题后由政府河长及时进行处理,形成有效合力,提升了南明河的管理水平。 据悉,从2015年河道巡视至今,已发现施工废水偷排40余起,沿岸跑冒滴漏24次,投入河道巡视2300人次,清掏投入人工4000多人次,清除垃圾200多吨。 保护长江生态环境,贵州环境质量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考虑,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使绿水青山产生巨大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使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2016年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贵州地处“两江”上游,其中66%的国土面积属于长江流域,是“两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贵州所处的地理环境可以解释为何水污染防治对其尤为重要。 2016年以来,贵州25个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县(市)落实生态发展与环境保护责任,建立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今年,贵州开始推行省、市、县、乡、村五级河长制,为3000多条河流设置了2万多名河长。贵州全力构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经过努力,全省八大水系151个省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为96%。同时,贵州省组织编制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实施方案,颁布实施《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以法规形式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到突出位置。在全国率先设立环保法庭和环保审判庭。在赤水河探索建立12项生态文明改革制度,为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借鉴。 |
相关阅读:
- [ 11-06]玩转环保概念 厦门大学文博会推石墨烯玩偶引关注
- [ 11-06]以环保督察为契机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 [ 11-03]环保督察进行时 莆田:出台规定明确生态环境保护职责
- [ 11-03]17.8万亿元PPP项目入库 环保等领域开放力度加大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