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巴西利亚11月5日电 通讯:巴西利亚大学有个中国文化学习小组 新华社记者张启畅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在巴西利亚大学的一间教室里,吉尔贝托·瓦斯正在讲台上讲解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台下听讲的是巴西利亚大学中国文化学习小组的一众巴西人。 据介绍,这个中国文化学习小组名叫“翔龙”,由瓦斯于2003年发起成立,现有成员15人。 瓦斯说,早在1989年,还在读大学的他就因着迷于中国文化而遍寻巴西利亚能教中文的人。最后,他来到中国驻巴西大使馆,获得了有生以来的第一本中文教材。 进入上世纪90年代,巴西利亚大学为中文爱好者开设了专门课程,可惜由于老师轮替频繁,授课屡有断档。2003年,瓦斯与几个同样爱好中文的伙伴决定聚在一起,共同学习中文,“翔龙”小组也由此诞生。 “小组刚成立时,为了获得更多的关注,我跑了很多大学,希望大家了解一下我们的学习小组。”瓦斯说。 如今,中国文化学习小组的15名成员中包括学生、企业家、医生及退休人员等。他们分为学习组和研究组,平均每月聚会一次。前者以看电影、念古诗、听歌曲为主要活动,后者则侧重各种议题的讨论。 瓦斯说,前段时间,研究组讨论了《论语》、竹林七贤、李白、鸦片战争等中国文学与历史话题。“有些话题的讨论经过数次聚会后才告结束。” 在本月的聚会上,瓦斯选择了苏轼的名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作为讨论主题。在深情吟诵并将其翻译成葡萄牙语后,瓦斯说:“这是一首中国几乎人人会吟的宋词,特别是最后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更是中国人在表达对远方亲朋的思念和祝福时,经常说的话。”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首诗词,瓦斯专门介绍了苏轼的生平,以及自己多年前游历杭州、在以苏轼命名的苏堤上的所见所闻。研究小组其他成员介绍了苏轼号“东坡居士”的来历,以及中国古代诗词赋等几种文体的区别。 瓦斯表示,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看到一群共同喜爱中国文化的人聚在一起,各抒己见,使自己更有动力继续在学习中文和中国文化的道路上走下去。 安娜·席尔瓦是学习组的一名成员,现在巴西利亚大学孔子学院学习中文。她说,学习中文的过程充满了挑战,但因为小组同学间互相帮助,学中文的兴致反而更高了。 瓦斯说,中国文化学习小组经过多年的发展后,不仅有了固定的教学场所,在当地也享有一定的知名度。“让更多巴西人了解中国,对中国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这是我当初创立这个小组的目的,也是未来继续努力的方向。”瓦斯说。 |
相关阅读:
- [ 11-03]大选临近 巴西最高选举法院采取措施打击假新闻
- [ 11-02]联合国代表:巴西可借鉴国际经验降低食物浪费率
- [ 11-02]农业部长:巴西已走出“问题肉”事件影响
- [ 11-01]巴西第三季度失业率环比继续下降
- [ 11-01]巴西监管打车软件 优步司机:条件太严苛求放过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